小学计算机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计算机 >> 浏览论文

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4年07月26日
21世纪,网络也正以它惊人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当今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兴趣广泛,并且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也必然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学生接触计算

21世纪,网络也正以它惊人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当今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兴趣广泛,并且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也必然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学生接触计算机,品德教育应先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信息道德观念。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下面是我对如何将德育渗透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渊博的智者,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行为和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做德育的有心人。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从学生角度看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人,还应是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德育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计算机发展简史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研制计算机的时间相对较短,更要通过介绍国内计算机研究历史,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银河系列。在计算机CPU研制方面,我国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而且“龙芯3号”其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使国内CPU赶上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这些,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我国赶上发达国家而刻苦学习。在讲授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同时,介绍中国软件行业的求伯君、王江民等为中国的软件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所付出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机房上课不同于课堂,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在微机室吃东西,并将塑料袋、餐盒、果皮等杂物丢弃在桌面上或隐蔽处;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部分学生玩游戏不听课,不按要求开关机。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让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在学习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再如,有的同学将其他同学做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每制定一项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作品提高了原创性,同时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电子作品是学生通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并通过自主研究创作出来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那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也展现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展示欣赏学生的作品并组织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通过角色变换获得自尊感的满足,提高比较鉴别、评判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站在他人而不是自己的立场上看待环境和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换位思考能力。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学习行为的合理性。在这里,学生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实现了师生、生生思想、情感的平等交流。每一幅作品都展示张扬的个性、积极向上的精神,网络在这里不再只是用来娱乐,而成了展现自我、相互学习、获得教育的平台。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锻炼自己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心和审美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新阵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美的判断力。
  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何况,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项目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之中,这种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甚至小组之间进行组织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七、端正学生对网络的态度
  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很多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的热衷。职业高中的学生还处于可塑时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且他们的是非分辨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沉迷于此,则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问题,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案例来说明不良网络道德的危害性,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纠正他们对网络不正确的观点,以端正他们正确的网络观点。
  在计算机现代课堂教学中,德育可以有机地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各种契机,就能很好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总之,在信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德育,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李芳.论道德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促进与发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3]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下一篇:小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