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科学 >> 浏览论文

小学科学态度的内涵及习得方法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7月07日
  摘要:科学教师的科学观是指导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而目前传统的科学观在小学科学教师脑中根深蒂固,这会影响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本文从论述科学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出发,提出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

  摘要:科学教师的科学观是指导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理论基础,而目前传统的科学观在小学科学教师脑中根深蒂固,这会影响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本文从论述科学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出发,提出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科学阅读、小组学习等活动帮助小学生形成实事求是、质疑批判、团结合作的科学态度,并对小学科学教师如何掌握或更新科学观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教师;科学观
  1问题的提出
  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同的科学观下有不同的科学教育目标、方法、内容以及评价方式。近年来,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科学教育界一致认可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方法的选择、内容的设计以及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选择,也就是说教师的科学观直接影响学生科学学习的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观也随之发展更新,科学教育被提到很高的位置,科学教育的目标由过去的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传统的科学观根深蒂固,加之我国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很少学习科学哲学方面的内容,造成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的认识存在不足,甚至是误解。教师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仍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正确的科学观才能通过教学影响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那么,如何转变科学教师的科学观?科学教师如何将正确的科学观体现在教学中以促进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这成为本文力图回答与解决的问题。
  2相关概念界定
  (1)科学观。所谓科学观,指人们对科学的基本的、整体的认识,即对科学本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家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规律的总体认识。[1]
  (2)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在科学教育中关于科学态度的研究中,科学态度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即认知方面的“科学的态度”和情感方面的“对科学的态度”。本文所论述的科学态度是指个体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有的如同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持的态度,偏向认知方面。[2]
  3科学观的发展与科学教育
  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深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科学观,不同的科学观对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评价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都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客观公正的科学家用唯一合理的正确的认识自然世界的方法,得到的科学认识经过经验验证成为科学真理。在这种传统的科学观影响下,科学教师认为科学是万能的,科学知识具有永恒的真理性。这时,教师将科学教学视为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当作静态的不变的真理,通过反复记忆灌输给学生,而科学知识的运用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此时的科学教育没有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科学哲学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科学观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波普尔提出了证伪主义观点,即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尝试的假设,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可错的,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的证伪过程中寻求科学理论更高的逼真度。同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图尔明的科学进化理性论、库恩的科学革命论、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等理论的提出,都说明科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科学具有可错性,并且科学家的主观因素对科学理论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3]
  现代科学观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科学知识层面,认为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真理性,是可错的、发展的,科学理论有解释和预测的功能。二是科学方法层面,反对单纯的二分法,科学方法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性。三是科学精神层面,坚信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是必要的,同时也要有质疑和批判的科学态度,批判质疑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4]科学教育随着科学观的更新而发生变革,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探究活动,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具有客观性,学会选择合适的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形成科学的态度。
  4科学教师的科学观与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
  课程是由教师来实施的,同样的课程对有些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是有效的、积极的,对另一些教师则相反。科学教师对小学生形成其科学态度的影响根源在教师自身的科学观。教师的科学观影响其具体的课堂教学,如教学行为、语言等,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及教学语言创设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产生影响。那些具有正确科学观的教师经常进行探究式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科学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5] 那么,如何将科学教师的科学观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呢?笔者就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科学教师在科学探究中,帮助小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小学阶段,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大多是进行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证实性实验。小学生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科学方法,验证某一科学结论,构建科学认识。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尊重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认识到每个实验会成功,也会失败,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对科学事实的发现与证实,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有很大的价值。有一个课例,教师指导小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以期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得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这一科学结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面对小学生测量的温度为7℃时,就说学生测量错误。而实际上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冰水混合物”这一科学概念,在设计实验时,只是将冰块与室温下的水混合,让学生进行测量,这时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然要高于书本上所写的0℃。教师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没有权威的教学环境[6],在面对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时,要敢于承认实验中的不足,告诉学生书本上的或是老师做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甚至向学生展示一些不成功的实验,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证实主义的科学观强调科学理论的真理性,而这个真理性是带有客观性的,检验科学真理的手段就是实践,而科学态度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在小学阶段,科学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向往科学的种子,渴望学习科学知识,崇拜科学家,[7]并且还应该让他们知道科学是可错的、发展的。   (2)科学教师在科学阅读中,帮助学生形成批判质疑的科学态度。证伪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理论是无法永远都得到证实的,只可能被一次性证伪,即科学是可错的。科学因为具有可错性而不断发展,由此产生的一种科学态度就是批判质疑的态度。在小学阶段,科学教师可以通过科学阅读活动,让学生知道科学是可错的、发展的,有了批判质疑的科学态度才能产生新的科学问题、科学发现。科学教师选择一些科学史上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对已有的科学理论产生质疑,并通过自己的探究产生新的科学理论的过程。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敢于质疑和挑战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科学权威,并通过实验提出新的理论。小学生在进行科学阅读活动中,了解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充满了科学斗士为科学而奋斗的故事,而批判质疑的科学态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步。同时,小学生从这些科学史的故事中明白不能盲目地相信科学家、科学理论,要用质疑的科学态度评价科学事实。
  (3)科学教师在小组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的科学态度。在现代科学观中,科学知识要由科学共同体确认,科学共同体进行科学活动时充满了真诚合作。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进行科学学习的必要活动,是科学家进行科学活动的缩影。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通过交流协作而形成一致的认识过程,[8]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同伴协作、共同学习的意识,形成团结合作的科学态度。在小学的科学课堂上,当教师布置任务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会出现某些学霸占实验器材,不与同组同学分享,或是始终不发表自己的想法,总扮演听众角色。此时,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应合理分组,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分工,并且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小组中是不可缺少的,要勇敢的分享自己见解,也要虚心听取同伴的建议。逐渐地,学生团结合作的科学态度在小组学习中形成。
  5反思与建议
  小学科学教师正确的科学观直接影响科学教学的目标实现程度,如何使小学科学教师持有正确的科学观成为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以科学性质培训为中心[9],帮助教师更新科学观。对科学性质的理解是科学观的核心,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如果不理解科学性质,就很难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也就很难真正做到把科学知识的学习融入科学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科学态度。早在19世纪,英国政府发布的《教育中的自然科学》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知识应当成为每个中学理科教师智慧的一部分”,而在我国科学教师职后培训中缺乏科学史及科学哲学的理论学习。因此,在对科学教师的职后培训中,融入对科学史、科学哲学的学习。
  (2)师范生培养中加入科学哲学课程,帮助准教师形成现代科学观。师范生作为科学教师的后备军,具备现代科学观是十分必要的。有关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科学观的调查研究表明,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科学观发展现状处于朴素水平,不能令人满意。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与当前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一致,对科学的概念大都持错误的认识或是缺乏认识,并且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程度也是很低的。[10]因此,对师范生培养加入科学哲学、科学史的学习和加强师范生科学探究过程的训练是师范院校应在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中关注的问题。只有有了正确的科学观,教师才能把自己的科学知识用活,进而教好科学课程,最终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
  6结语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是科学态度形成的初级阶段、重要时期,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积极的科学态度的培养,而科学教师的科学观直接影响着科学教学的实施,进而影响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因此,关注科学教师的科学观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促进小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铁权.科学哲学观点的变化对科学教育的影响[J].全球教育展望,2008(2).
  [2] 米佳琳.中学化学课程中科学态度的内容及其培养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5).
  [3] 刘大椿.科学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217,226231.
  [4] 黄台珠,苏懿生.对科学的态度――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J].科学教育,1998(2).
  [5] 刘儒德,倪男奇.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2(8).
  [6] 孙红玉.关于实验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J].学周刊,2012(6).
  [7] 刘健智.学生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年龄阶段性对科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8(08).
  [8] 蔡铁权,陈丽华.体现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2(10).
  [9] 张红霞,郁波.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04(11).
  [10] 周青,马俊萍,刘洋.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科学本质观的初步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1(3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