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科学 >> 浏览论文

如何在素质教育下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7月07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等,小学科学教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等,小学科学教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当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更好的做好科学教学工作,阐述了如下几点,期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正。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我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是具体的,生动的客观实际,它贯穿于我们整个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渗透于教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当我们发现学生不守纪律时,要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情绪,且不可在盛怒之下火气大发,态度蛮横粗暴。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探索进行的首要条件,也是激情的前提,我们简单分析下,沉默下难道不是无声的反抗吗!我们要在约束与适度宽泛中找到让学生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爱上科学。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由于我们每天都在与学生接触,我们的情绪也直接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我们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这也表明,假如我们的心理不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决不会低于身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身体的危害。因此,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情绪去面对学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影响学生。
  二、运用生活科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是门以实验和活动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许多实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我们在教学要中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此外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把科学课融人到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利用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里真正的喜欢上科学课,让小学生从内心主动的去捕获新知。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的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我们应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走出“要我学”的栅栏,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 以此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三、紧密结合教学与教材
  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对教材要进行精心设计及挑选。除书本以外的教材还有很多,有的是展示实验现象的实物,有的是电脑上的模拟实验。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且易于在课堂展示的,应尽量在课程进行实物展示。实物操作的展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培养学生对身边每一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也令书本的知识更有说服力。例如我们在讲《把固体放到水里》时,不同的物体放进水里会发生不同的现象,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沉到水底,有的会在水中沉浮不定。这些现象也许学生在现实中很容易忽略,对这些现象的展示引发学生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思考,具体的实施对固体放进水里后现象的讲解更具有说服力。有些教学内容不易于在课堂现场展示,且学习内容抽象难懂,那么老师便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进行实验模拟展示。再比如我们讲《昼夜交替》时,虽然昼夜交替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但难以在课堂现场模拟,运用多媒体模拟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便可轻松讲解这一课程。
  四、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课和其他的课程有很大的区别。科学课和它们相比是比较综合的,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活动性,科学课强调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生活实例。这门课程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在和科学打交道。比如我们发生的自然现象,还有一些实验产生的结果。因此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教学方法是为过程和结果服务的,而全新的教学理念又是为方法的选择服务的。由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必须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及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本依据。有研究表明,进入小学,学生的思维方式在逐渐发生着变化,面对问题,他们开始尝试摆脱具体形象思维的事物的左右,而是尽量通过对事物的特点的分析逐步达到目的,思维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抽象思维方式已经突显出来。此外,心理的不成熟性以及好奇心强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直观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等。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就要特别重视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和提炼。很多抽象性的知识要形象化、具体化,这就要求我们方法的多元化和灵活化。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多种方式,合作学习便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所以我们应注重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我们要注意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良好的氛围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我们要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以更轻松、更安全的心理来面对合作学习;其次,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分组过程中秉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时还要尊熏学生的个人意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分组;再次,我们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表现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探究、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最后,我们要科学确定好合作学习的主题,在合作学习完成以后,做最后的陈述和总结,并请同学们畅谈自身的收获和感想。
  总之,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应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深刻领会其寓意,加强对实践的探索和研究,寻求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达到不断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几点做法
下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提问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