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科学 >> 浏览论文

巧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宇宙》单元教学效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0年09月26日
太阳系、月球、星空知识和对宇宙的探索简史构成了六下科学《宇宙》单元的主要内容。神秘的宇宙、浩瀚的星空,引人无限暇想,很多学生对宇宙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天文知识也并非一无所知

太阳系、月球、星空知识和对宇宙的探索简史构成了六下科学《宇宙》单元的主要内容。神秘的宇宙、浩瀚的星空,引人无限暇想,很多学生对宇宙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天文知识也并非一无所知,但他们知道的并不多,而且他们所知道的很多都是纯粹的知识,并不能将这些知识互相联系起来。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调查,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很弱,而且缺少实际观测月相和星空的感性体验,再加上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为《宇宙》单元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要提高《宇宙》单元的教学效益,就要让学生增加感性体验,让他们的好奇心变成探索宇宙的兴趣。

 

一、结合国际天文年活动法,注重实际观测指导

 

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全球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天文科普系列活动。恰此时,我校的科技节结合天文年推出了适合学生开展的天文项目,同时要求各教研组根据自己的学科内容,开展学科科普活动。这为我们《宇宙》单元的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为此,教研组抓住时机,对学生提出了观测记录要求,并做好相关的指导。

 

1、月相观测──提前组织,及时指导

 

根据教材安排,《宇宙》单元教学的时间大概在4月初。我们在2月中旬就向六年级学生下发了月相观测记录表(见表一)。

 

表一:2009年月相观察记录表     观察人:            班级: 

 农历:初一

   月   日

   点   分
 

 

 农历:初二

   月  日

   点  分
 

 

 

农历:初三

   月   日

   点   分
 ……
 
 
 

填写要求:月亮亮面用白色,暗面用黑色。()点()分用24小时制填写。

 

我发现月相的规律:

 

1、上半月的月亮亮面朝(  ),出现在(  )边的天空,(上、下)半夜可见;下个月的月亮亮面朝(   ),出现在(   )边的天空,(上、下)半夜可见。

 

2、一个月中,月亮的大小是怎样变化的?                                

 

3、我还发现:                                                        
 

我们首先向学生做了任务布置,并结合记录表做了如何观测、如何记录、如何画月相的前期指导。我们希望学生能坚持一个月的月相观测,并能在观测中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为了让学生能坚持观测,第二天一早(正值农历正月十七),我们就到班级中向学生询问月相观测情况,然后对照学生的月相图进行指导。以后我们每天早上或上课前总要询问一下,即进行指导,又进行提醒。可天公不作美,自第四天起,连续三四个星期的阴雨天、雾天,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也让学生观测的热情滑坡。此时,我们结合“天文学100小时(4月2日──4月5日)”活动,在全校学生开展观月相活动之际,再次对六年级学生提出要求,并将其作为科技节的一项活动,对上交的记录表进行质量评定,记入各科技小队的积分榜中。学生观测的热情被再度点燃。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月相规律更易于让学生理解。

 

反思这次月相观测活动,能坚持进行观测和记录的学生比上几届增加了很多,成功之处其一是教师每天的提醒和指导,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和我们在一起进行观测,而且他们对当日有关月相的疑问可以即时解决,学生的观测心理得到了支持,点燃了他们的观测热情;其二,将观测记录作为一项竞赛活动,纳入校科技节的整体活动中,因为每个班级都组建了科技小队,每个小队都有科技比赛成绩的积分榜,这使得小队成员间加强了互相提醒。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训练,如果学生能坚持做到一个月的月相观测,其实就是在让他养成观测的习惯。春天的天气状况,是不利于学生观测习惯的养成。如果将观测活动放在寒假,由于缺少指导,学生的兴趣降低,也难以养成观测习惯。因此,我认为组织学生进行月相观测的时机,还是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的10-11月份进行更好。这也是本次活动给我的一大启示。

 

2、星座观测──加强对活动星图的使用指导

 

《在星空中》的教学激起了学生观测星空的强烈兴趣,他们想在夜晚的星空找到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愿望是那么迫切,他们还想找到更多的星座。要观星,就要学会使用活动星图。我首先请学生观察活动星图都有些什么?再对使用方法进行解释,然后让学生谈谈还有什么问题?最后,进行模拟观星训练:确定今晚8:00,让学生转动转盘,将日期与时刻对齐后,面向南方站立,然后左手捏星图第一面的东字、右手捏西字,头仰望天,同时将星图高举头顶寻找星座。最后告诉学生,最好是脚朝南躺下看星星,边对照活动星图边寻找星座,实际观测中不要忘记带好手电筒。第二天上课前,学生就纷纷来汇报他们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星。他们兴奋的言谈表现了他们找到星座的成功感。

 

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法,建构天体系统模型

 

如何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天体系统的模型结构?这就需要进行模拟实验。为了让实验更成功更有效,我们在场地的选择、实验材料的准备上都花了一番心思。比如《月相变化》一课中,为了做好月相模拟实验,我们选择了工具箱中一半黑一半白的月球模型,在操场上画了10个圆,让每个小组在操场上进行模拟实验和记录。由于每个小组有空间进行实验,小组每人有分工,实验进行得很顺利。实验结束后到实验室进行汇报时,学生对月相形状的变化有了更直观的瞬间感受。

 

又如在建立《太阳系》模型一课中,我们选用了工具箱中八大行星模型,根据数据表中行星赤道直径的大小先确认这八个模型分别是什么行星。随后,我们到操场上去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各组将水星离太阳的距离按0.058米的比例缩小,以不同粉笔颜色画出不同的行星轨道(同心圆),为节省时间,将最后四个距离最远的行星只画四分之一不到的同心圆轨道,之后,将八大行星和太阳模型摆在这些轨道上。这些花花绿绿的同心圆轨道让太阳系模型更逼真,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放学时,四五年级学生望着操场上花花绿绿的圆,互相询问着这是什么时,刚好经过的几个六年级学生自豪的告诉他们:太阳系!

 

又如在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为每组提供了一个约2K的淡色调的背景纸和一个手电筒,手电筒用两种,一种是充电的强光手电,一种是市场上有卖的2元一个的小手电,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光圈较大,能很好的进行投影。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北斗七星在不同角度中的不同形状。

 

三、利用网络资源演示法,形成宇宙体系知识

 

利用网络视频和课件演示方法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声像刺激,增加学生对宇宙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空间想象能力。

 

1、可用的丰富的网络资源

 

网络中有很多高清晰度的科教类视频,它们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帮助,这些视频制作精美、解说清晰,即能丰富学生宇宙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更能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

 

如在教学《日食和月食》一课中,我们首先播放了日食发生的过程,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实验结束汇报后,我们又播放了网络课件《月食的形成》,进一步让学生增加对日食和月食形成原因的理解。最后播放《斗转星移》第11集《日月食和掩星》1分45~6分14的片断,解答了为什么日食不是每月都发生的疑问,再一次形象感知了日月食发生的情景和原因。

 

在教学《探索我们的宇宙》一课中,首先播放《斗转星移》第31集《银河系》2分05~3分30的片断,让学生了解银河系的概念和河外星系的初步知识,再播放《蓝猫幼儿科学》之《恒星的一生》为学生解说了恒星的发展过程,然后通过看书和播放自制课件《恒星的一生》,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恒星发展的四个阶段:幼儿期──壮年期──中年期──晚年期。最后通过播放天文百科《银河系和恒星演化》视频让学生积累感性体验,丰富对红巨星、超新星、黑洞等天文名词的形象感知。

 

又如《在星空中》,我们选用的网络视频资源有《科学启蒙──星座》、《斗转星移》第8集《满天星斗》片断。

 

2、对网络资源要进行合理选择

 

网络资源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对其做出合理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预先看完片子,确定哪部分可用,在哪个教学环节中使用,教师心目中要非常清楚。在操作时,可以在课前提前打开视频,在需要的时间段里暂停,并在教案上注明播放的时间,这样即能保证网速,又能及时播放。

 

比如:《斗转星移》第2集《遨游太阳系》,全集时长9分59秒,全部用于教学,时间上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选用2分40~5分08时间段中太阳系行星大小、运动规律作为《太阳系》一课的教学,在5分09到6分44是黄道中的十二星座,此画面可作为星空的引入。又如《科学启蒙──星座》视频,前部分北斗星和寻找北极星内容可作为《在星空中(一)》的教学,后部分四季星空的星座可作为《在星空中(二)》的教学内容。这样合理分割,才会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认识光 教学实录与评析
下一篇:土壤的保护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