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的北京科技周上,“互动科学快餐”项目新颖独特,展现了科学教育的一种新的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我国传统的科学教育强调传播科学知识的结论,忽略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而在情境中培养儿童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儿童的科学学习兴趣这种情境教育应对我国的科学教育现状有所启示。
一、“互动科学快餐”中的情境教育思想
这个情境式教学展览是借鉴国外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创建一种新的少年儿童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形式和载体。它建立在情境式教学理论和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个由儿童自己动手制作“科学快餐”的全新的体验环境,让孩子们在制作中自己理解科学和体验发现科学知识的过程。
“互动科学快餐”这一概念,是基于美国科学馆界在儿童科普教育中提出的“科学零食”上提出的。“科学零食”有两种内涵,其一,这种教育方式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即如果学校教育使儿童获得的知识是主食的话,这种基于科技馆的校外教育就是儿童的一种科学“零食”,这种零食的供给强调兴趣和自主选择;其二,这种教育强调知识获取的自我启迪和自我发现的过程,重视科学探索的培养,这种“零食”要求孩子们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得到。
而情境式教学作为一种科普教育形式,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原动力,学习者将根据个体原有经验进行知识建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学习者创设进行具有体验过程的学习环境。与其他教育方法比,情境式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内部知识生成、“社会性”学习、“情境化”学习,因此教学必须实现“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的转变。南京师范大学郝京华教授认为,儿童的学习有两种,一是在学校里学习, 即在课堂上掌握用符号记载的人类认识的各种各样的成果;一是在真实世界中间的学习,在真实情境下,儿童没有心理抗拒,没有学习负担,对事物的认识是整体的情境化的,是自我建构的,因而也是内化的。
二、中外儿童在情境教育中的表现及差异
整个展览过程中,孩子们对展台上的林林总总的展览品都充满了好奇,他们都睁大了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玩具”上,有时会玩的忘乎所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很多孩子都会认真思考问题,然后不停的实验,自己体会其中的原理,体现了情境式教学中“将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的过程。在兴趣度和注意力较高的状态下,大点的孩子都能独立思考,并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孩子们边动手边探究,充分体现了情境式教学的意义。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多较深的原理孩子是不能体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简单的玩具”上,这也从分说明了此次展览中所提倡的儿童依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这一点。
此外,国外儿童和国内儿童面对“科学零食”的表现明显不同。多数外国孩子当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会不管周围人的存在,直奔自己喜欢的玩具,专心致志的开始动手实验;而一些国内小孩一看到“玩具”虽然也好奇,但同时又有些许怯生的表现,有的只是在旁边看着别的小孩玩,自己却不敢亲自动手;有的年纪小点的孩子被工作人员问到玩具原理时,他们会摇头说“不知道”继续玩甚至转身走开;有的工作人员给孩子讲完原理后,小孩只说了一句“知道了”后离开,就不会再继续琢磨。这种情况不得不值得反思。
三、对我国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
我国传统的学校科学教育重点在于传授给学生结论,至于方法和过程不多做分析,加上长久以来班级授课制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大多都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太过明显,导致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相对缺乏,不能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去发现一些问题。因此,在真实的情景下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对提高我国儿童的科学素养意义深远。
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李吉林所提倡的情境教育突出了儿童发展所需的“真、美、情、思”四大关键要素。将其引申到科学教育中,“真”,就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将符号学习与多彩的社会相结合,使科学知识情境化、社会化。让儿童意识到科学现象就在自己的身边,只要用力捕捉,很多科学知识并非想象中给人高深莫测的距离感。
“美”,即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设富有美感的情境,增强儿童的兴趣。很多科学现象由于条件所限,不能使儿童亲身观察探索,有时需要教师用语言创设一种模拟的情境,让儿童展开想象,有时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直接给儿童视觉上的感受,让其了解学习。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还是课件的制作,都应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尽量逼近真实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美”化,用“美”激发儿童的科学学习兴趣。
“情”,与儿童真情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以情启智。如果上升到更高层次,这种情感就体现为理想、道德、意志等。在科学教学中,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信心与空间。小学科学课作为我国科学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教师的影响息息相关。在优化的情景中,加入“情”的要素,在科学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尊重他人的意见,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有良好的小组合作精神。
“思”,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证明假想、得出结论并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师应放开手,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很多科学知识都源于生活,也许它就在家长给孩子买的玩具中,也许它就在妈妈做饭的厨房中,也许它就在奶奶种的万年青中,也许它就在家里的鱼缸中……这都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情境,最贴近儿童自身的情境,如果家长能在生活的点滴中,注意培养孩子发掘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那么这种家庭里的科学教育对儿童科学素养的形成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在情境中激发儿童的科学学习兴趣,在情境中提取科学知识,在情境中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是对我国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中国情境教育建构与及其独特优势》[J].江苏教育研究,2009,(13).
[2] 王亦晴.《中国式情境教育走向世界──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综述 》[J].江苏教育研究,2009,(13).
[3] 李吉林.《情境教育:促进“儿童一知识一社会”的完美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