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科学 >> 浏览论文

关于提高科学课备课质量的几点认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1年02月22日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好《科学》教材,提高备课质量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深入研究,吃透教材   1.要掌握教材基本内容   每篇课文总是有一些最基本的内容。例如:从科学概念的角度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好《科学》教材,提高备课质量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深入研究,吃透教材

 

1.要掌握教材基本内容

 

每篇课文总是有一些最基本的内容。例如:从科学概念的角度看,有的课文是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及其形态或性质,有的课文是指导学生认识某种自然变化或规律,有的课文是指导学生认识人对自然事物的了解,改造和保护……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来看,有的课文是引领学生经历观察、实验过程的,有的课文是让学生提高阅读资料,整理事实能力的,有的课文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利用数据、文字,图表等形式来收集表述研究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有的课文侧重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态度,有的课文侧重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对待自然的正确意识等等,只有掌握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才能明确备课中应该“备什么”和“怎么备”的问题。

 

2.要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科学》教材的重点,通常是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知识或基本的能力培养,它们在学生科学认识自然事物过程中至关重要。例如:《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异同”等科学概念,并通过学生对比实验体验到物质的变化过程。其中,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是知识方面的重点,让学生经历具体实验过程,是能力培养方面的重点。备课中,只有确定了教材重点,才能在教学中抓住主要矛盾,“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教材的难点通常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又不便于用直观方法教学的问题,需要比较大的“跳跃”,比如《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让学生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及物质的变化就是教学难点。再比如:在《日食和月食》一课中,根据模拟实验现象进行推测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就是教学中的难点。同样,只有掌握了教材难点,才能在备课中更好地选择有效教学方法,顺利完成任务。

 

3.要研究教材的基本思路

 

根据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具体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教材的写法有不同的思路。修订后的教科版《科学》教材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三、四年级每个单元包含了7个教学活动,五六年级每单元安排8个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意义。教科书还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工具。比如:维恩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便于比较。网状图,可以帮助用图解方式记录与中心词相关的观念和内容,呈现物质间的关系。此外,在具体的课文写法上,有的课文按照“观察—思考—实验”的思路来写,有的课文按照“分析—综合”的思路来写。所以在备课中,科学教师一定要读懂教材内容,弄清教材思路,明确编者意图,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合理地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可以帮助用图解方式记录与中心词相关的观念和内容,呈现物质间的关系。此外,在具体的课文写法上,有的课文按照“观察—思考—实验”的思路来写,有的课文按照“分析—综合”的思路来写。所以在备课中,科学教师一定要读懂教材内容,弄清教材思路,明确编者意图,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合理地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二、充实自我,消化教材

 

《科学》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宽。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上来看,要求学生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但具体到每一课内容,则包含了植物、动物、人体、水、空气、岩石、土壤、宇宙、声、光、电、热、环境保护等,这就需要科学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目前,很多科学教师(尤其是刚教科学课不久的教师)在教学中常感到自己的知识比较贫乏,能力也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些知识自己也没有学习过,教学中有时总是顾些失彼,手忙脚乱。因此,科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充电,再充电,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何况,现在我们使用的教科版《科学》教材也在不断的修订,作为科学教师有必要在百忙之中针对教材需要,多读一些书。例如:自然科学基本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科普读物,科学教学法,科学杂志等。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随时留心各种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与变化,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备课中,我们不妨效仿一下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去经历“少—多—少”的过程。即:开始觉得内容很简单,没法教;经过充实,丰富了知识,又觉得要教的内容太多,教不完;经过消化,去粗取精,才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少而精的教学方案。按照这样的方法备课,才算是充分地消化教材。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用好教材”贵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源于教材”,又“优于教材”。一般来说,我们在备课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1.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修改,或提高,或降低,或更具体化。

 

2.根据我们本地的自然条件,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减或替换。有些动物、植物的缺乏,可以更换为学生最常见的又有典型性的,容易准备的动、植物来代替。比如: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凤仙花的种植”、“养蚕”等活动内容,科学教师普遍觉得凤仙花种子和蚕种等资源准备起来十分困难。而要带领学生经历几个月的观察,更是不容易。我曾经带领学生在教室用罐头瓶种植了黄豆代替凤仙花种植,从3月28日播种到6月22日种子成熟经过86天的时间,真正让孩子们经历并知道了黄豆这种植物的主要生长过程。虽然师生坚持了86天观察和记录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大。再比如:《花、果实和种子》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在用这一课教材来教时,从实际情况来看,首先遇到的是材料缺少的困难。3月下旬时节,我们苏北地区的校园里一棵油菜花也没有,更不用说油菜的果实和种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想到用其他植物替换,因为后院有许多正开放的荠菜花和许多还末成熟的大量的荠菜果实,尽管荠菜花、果实、种子很小,但学生借助放大镜还是可以进行观察活动的。于是,我就选择了荠菜代替油菜的办法,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所以,科学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有“用教材教”的强烈意识,要主动从实际出发,利用好身边资源更新改造教材,提高备课的质量。

 

3.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对教材中的某些教具,实验方式方法进行适当的修改,以使教学切实可行。比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生分组实验的条件如果不具备,那么,教师就可以准备演示实验,教师将显微镜和标本调放好,让全班学生轮流排队到讲桌前依次观察一下,然后再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这样也可满足教学需要。

    

总之,我们只有深入钻研,充分地消化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正确地用好《科学》教材,提高备课的质量,促进科学课的高效发展。

 

上一篇:唤醒学生 确保科学课学习顺利进行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上“玩”出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