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科学 >> 浏览论文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3年07月22日
一、学科课程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1.世界各国的课程评价呈现如下一般发展趋势。     (1)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即研究”、“评价即

一、学科课程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1.世界各国的课程评价呈现如下一般发展趋势。

    (1)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即研究”、“评价即合作性意义建构”等理念已深入人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被认为是基本评价方略;

    (2)对课程体系本身的评价成为课程变革过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许多国家主张运用多种策略对所推行的课程体系进行多侧度评价,其中,把本国的课程推向世界、纳入国际组织、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展开合作性评价被认为是有效的课程评价方略。

    (3)对学生的发展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有机构成部分。

2.评价与考试改革也是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 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纲要》强调:(1)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纲要》还指出,要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总之,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用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新的评价方式强调可操作性,力求评价指示简明、方法易行,使第一线教师容易使用。

3.学科课程教学评价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考试一直是学科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包括平时的单元小测验、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这种形式在学科教学以“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是完全适应的,也是十分有效的。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学科教学除了继续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关注更多的领域,如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学科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直至行为、习惯的改变与养成等,这些因素的拓展使得原来以考试为主的学科评价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最新的学科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从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二是评价的形式方法从单一的考试发展到多元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过程的诊断,以及学习结果的评定。(1)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指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开始之前,通过前置性评价,先了解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状况,以便为学生制定一个合适的期望目标。这一点在现在的学科教学中特别强调。学习目标的适切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期望的学习目标过高,超出了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他们会认为反正再努力也达不到,不如放弃;期望的学习目标过低,学生无须努力就可以达到,对他们也不会产生激励作用。因此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有效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2)学习过程的诊断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如形成性测验、作业检查、课堂提问等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娇正。学习结果的判定不仅包括传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包括所有的学习目标实现情况。

学科评价形式方法的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从教师为主,发展到了学生的自评与他评,还有学生家长对评价的参与;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书面考试之外,还有口试、作品制作、杰出表现记录、答辩、轶事记录等;其结果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等级评定或者评语。

二、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科学(常识)学科教学评价较为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却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反思当前小学科学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概括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活动单一。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科学学习的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但这种评价都忽视对学生各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的评价,使学生无形中变成跟着“车头”走的车厢。没有较好体现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横向比较现象较为突出。

2.评价内容单一。从评价内容看,目前评价重点也较侧重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也就是,缺乏动态性的科学学习评价,没有较好地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3.评价方法单一。学校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功价还是习惯于过去对学生的量化评价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显得评价方法较好单一。似乎分数高低是检验学习科学优差的唯一标准。而对新课程倡导的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方法等关注和重视不够。比较关注书面检测和实验抽查等方式。

4.评价主体单一。目前小学科学评价在学校中还没形成学生、师生、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形式。较为忽视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评的价值,普遍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价模式,使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检查、被评价的状态,以至于没有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控和发展功能。

三、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评价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科学学科教学评价的定位。

科学学科的教学评价主要受制于该学科的功能定位。早期的科学学科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证明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往往以目标达到程度评价为主。也就是在一项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先确立若干教学目标,当这项任务完成以后,通过测验或者其他方法检查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情况。达标度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越好。这种以证明为目的的科学学科教学评价,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为升学和高一年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学生服务,对改进教学,使之最终适合学生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而教学评价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有鉴别作用以外,还应该对教学过程本身的质量提高和改进发挥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一步开发教学评价的功能。也就是,不能只看到评价的回顾功能,对已经做过的学习起到总结作用;还应该看到评价的前瞻功能,对将要做的学习起到导向功能。

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与传统评价的最大区别是在评价功能上的拓展,它强调通过一系列间隔性评价,来调控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娇正,使得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状态。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基本定位:就是要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改进科学教学,促进科学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科学学科教学评价基本特点。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评价基本定位,使得评价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评价,即单纯的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活动,势必会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种人组成。

在以往的科学学科教学评价中,评价人员的角色关系一直是:科学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评价活动一般都是由教师提出,什么时候进行,具体什么要求,学生的职责主要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做好接受评价的准备。在这种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科学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

而在科学学科的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中,评价者的角色将由教师一人发展到教师、学生(包括他们自己和其他同学)、家长和有关科学课程方面的专家(教研员等)。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主要是指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定学习目标,自己检查目标的达到度,自己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己采取措施调整与改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看法,师生共同改进教学。除了自评以外,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还应该包括他们之间的相互评价,这种互评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在学习中建立一种新的伙伴激励机制,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意义的。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与科学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学生家长都是以各自的方式关心自己孩子的科学学习,这个时候,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引导他们把关心的着力点放在最适当的地方,与学校教育、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这对提高科学课程整体的教育质量是很有必要的。有关课程专家(这里主要是指学科教研员)参与教学评价,不仅对提高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这些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在科学学科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中,科学教师仍然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教师应该是所有以上教学评价活动的发起者、协调者,有时仍然是主持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是指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仅要考查学生的科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科学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与理解,还应该包括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以往的科学学科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科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以检查学生对学过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水平为主,所以评价内容有关较大的局限性,往往局限于科学知识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其他方面不属于评价的范围,很少涉及。

而在科学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趋势下面,科学教育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全面关注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和习惯的培养。因此,势必也要求科学教学评价内容全面化。《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规定,评价内容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含义是指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信息,其搜集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采用工具测量,有的可以直接观察记录,有的可以从代表作的水平作出判断,有的可以从方面搜集信息加以分析。

评价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搜集信息,而信息的特性是由该信息所隶属的评价指标的性质所决定的。以科学素养为培养宗旨的科学课程,而于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它包括了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包括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和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领域组成的一个多元结构体系。由于这些内容不属于同一性质的教学目标,因此,对他们的教学评价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评价内容全面化决定了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评价指标来说,由于其所具有的个体性、逐步积累、程度差异以及内隐于心等特点,很难简单地用数字反映出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因此必然以描述性的定性信息为主。当然也可以有一些情感态度领域量表的测试以定量信息的形式作为补充。

对于方法和能力领域的评价指标不说,其相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评价指标,客观性和共性要强一些,到达与否的界限也清楚,与有关行为表现的对应也更加明显,因此使用定量信息的机会也应该更多一些。但能力的评价,个别化的定性描述还是必不可少的。

行为习惯领域的评价指标以外显的信息为主,大多可以直接采集、记录,应该包含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两种,关键是要看哪一种搜集方法更有效,更可行。

总之,科学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除了可以采用原有的书面测验外,还应该包括科学教师的现场观察、访谈、;轶事记录、专题作业、作品分析、学生学业档案、评定量表、学生自评、互评等等。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这一特点的提出基于两个理念,一是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中,二是小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以往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往往是分离的。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学就是把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的要求,通过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和教学评价没有太大的关系,评价刚是一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对这一段时间教学质量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价值判断的措施。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仅仅窄化为一种检查教学结果的手段。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证明。而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中,使得评价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诊断、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不断得到开发,出现了评价伴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趋势。

评价全程化的理念出现另一个理由是,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因此,评价必须全程伴随在整个过程中。这就需要需要教师在实施科学新课程的时候,要创造各种办法,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中间与告一段落时,有时关注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包括各种能体现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有变化的有价值信息,记录在案,进行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做出各种评价,可以反馈、娇正,也可以是鼓励、导向。

3.科学学科内容标准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教学评价。

“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在内容上应该紧扣课程目标中科学探究分目标所规定的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与活动能力。具体可以从认识科学探究和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两方面进行评价。

认识科学探究方面,应该评价他们是否知道科学研究为什么要从提出问题开始,科学探究活动有哪些常用方法,为什么科学探究不能主要依靠感觉,使用工具在科学探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科学探究主要环节有哪些,什么样的结果才是符合科学探究的特征,科学探究在科学发展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交流与讨论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面等等。这些问题可以用书面测验的办法,也可以用口试、写论文、讲演、论坛等办法,关键是看他们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程度。

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小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在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正确,假设是否恰当,计划是否合理,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的;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怎么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现场作业和观察记录,即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去做,看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操作的水平和质量,然后作出评价。也可以通过提出一项科学探究任务,从学生提出的假设,或当场完成的质量中进行评价。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有价值行为和表现的观察与随时记录也是必需的,这可以增加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小学生科学探究评价方中,应注意多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学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重点,应该抓住小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态度进行。因为,相对态度来说,情感、价值观都是更加内隐的个人品质,很难直接进行评价。态度是一定情感、价值观的特定表现趋向,通过对态度的测定,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评价小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态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他们对待科学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学习是否认真;对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与问题是否有兴趣,是否充满了想知道的欲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是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能否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关心科学技术新发展,能否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性科技与科普活动,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的问题是否关心,并表现出责任感等。

评价方法主要是表现性评价,应该以观察记录和学生自评、互评为主。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在案,做好学生学业档案袋的信息搜集和记录工作。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情景测验,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出的各种态度,交进行评价。情景测验法主要用于对平时观察记录信息不足时的补充,或者对特殊学生的个案评价。另外,如有条件,科学教师可在专家帮助下,通过制定情感、价值观量表的方法,直接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做出评价,但因此会增加教师工作量。

(3)科学知识方面教学评价

“科学知识”部分内容标准评价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科学知识涉及到三大领域,但不是系统地讲解这三大领域的系列知识,而是结合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只讲一些和他们日常生活有关的、身边常见的最基础的知识。即使这样也不是以讲解学科的概念、原理、规律为主,而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经验与科学探究活动讲一些现象、事实与过程。因此,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科学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这一点必须首先注意。

每一部分科学知识的评价指标设定要紧扣内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1)生命世界领域主要从生物的多样性、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三个方面着手;(2)物质世界领域刚抓住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三大块;(3)地球与宇宙领域主要包括地球的概貌与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部分。

每一部分科学知识内容标准可以他为三类。(1)第一类是不需要学生掌握,只需要了解的。这类内容标准一般不属于测验、考试的范围,评价的主要办法是日常课堂上的随堂提问与观察记录,看学生是否知道,能否讲得出就行。(2)第二类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知识。主要是现象、事实或过程。如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等……。这些内容是该科学测验、考试的主要对象,必要时可以通过各种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但需注意考试方式的情景性与灵活性,不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3)第三类是过程性目标。如通过栽培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探探究怎样才能让杠杆保持平衡,探究风的成因,等等……。对这类内容标准的评价则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记录,记录学生在这些探究活动中的参与表现与探究结果,然后进行评价,必要时也可以设置专题性操作实验考查,或者从学生的长期作业中做出评价。

因此,科学课程中“科学知识”领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以及必要的测验和专题考查。

4.科学学科教学评价常用方法举例

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1)教师观察:科学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教学指导。长期、系统的观察应有记录。

(2)与学生谈话:科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

(3)杰出表现记录: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

(4)测验与考试:测验与考试在科学课程的评价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要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活动产品分析: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例如,科学课笔记、科学图画、科学诗文、科学概念图、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调查报告、手抄报等等,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逐步学会分析个人科学学习的特点,以利扬长避短。

(6)学生成长记录袋:由教师或学生收集学生的学习结果,如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7)评定量表:即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做出评定。这种评定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量表、等级量表和等值量表。

(8)作业法:即教师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法从形式上可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

短周期作业:指教师提供某一作业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与能力。例: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句话,"堆肥是有机物腐败的结果",让学生提出一个研究题目,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提出猜想。

长周期作业:指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历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其间教师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有关方面做出评价。例: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提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价值。

(9)评议法: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除上述方法外,还需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业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5.科学学科教学评价的作用

科学教学评价是根据科学《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利用尽可能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科学教学进行价值判断,使教学按一定方向有序地达到既定目标。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鉴定、总结学生学习科学的质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可以鉴定和总结学生学习科学的质量。“形成性评价”是用来改进和发展正在进行着的教学活动,为帮助改善或不断完善一个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而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可以鉴定学生科学学习的质量。通过评价而获得的信息可以检查教学计划是否合理,教学指导方法是否恰当,从而为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服务。

(2)激励和促进作用。科学评价信息的反馈、对教师、学生均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效果与教育效果。当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一旦被确认存在缺陷和不足时,便会激发师生改进和调整教与学的动机。如果被确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积极有效的,便会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对学生实验、观察作业评分、对课外作业、作品评分、展出,均能对教学和学生学习起激励促进作用。

(3)促进科学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科学教学评价对科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教学实验和各种措施成交的鉴定,均需要经教育教育教学评价。如有效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具的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实施等等,均需要经过教学评价以鉴定其有效性。同时,通过教育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小学《科学》学科测验试卷编制

1.小学科学试卷质量的评价

一个好的测量仪器需要通过一些指标来说明其质量,同样,一份试卷的好坏也需要由一些指标来表明。

(1)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并加以归类,是评价小学科学试卷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2)测定试卷的难度。难度是指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试卷对学生知识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是评价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份好的试卷其难易程度应当符合被测对象的实际水平并根据考试目的而定。

(3)测定试卷的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试卷对学生知识能力不同水平的鉴别程度。一份好的试卷应当把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别开来,因而试题的区分度也是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

(4)测定试卷的信度。信度是反映试卷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信度越高,表明考试结果越可靠。信度主要反映偶然因素的影响程度。偶然因素影响大,信度低;偶然因素影响小,信度高。提高信度的途径是试卷覆盖面要广,难度要适当,指导语要明确,试题数量适当多一些。

(5)测定试卷的效度。效度考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指标。即所编制的测试工具——试卷能否真正测量我们想要测量的学习结果。效度包括内容效度。提高效度的途径是考试内容要涉及到教学的主要部分,试题难度要适当。

2.小科《科学》五(下)期末试卷样张体现特点(略)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既有知识也有能力,既有动手也有动眼、动脑,既有个别表现也有合作表现,既有课内知识也有课外知识,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涵盖了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

①卷面题目由易到难,由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到需要学生亲自动手的“科学探究”,再到考查学生能力的“科学能力”题目,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②题目的开放性很强,并且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现时代性。

③试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即可以自主选择题目来完成。

④试卷最后安排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且考虑到了不同级学生的差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⑤试卷的“科学探究”和“科学能力”大题,出了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

3、小学科学试卷常见题型和命题方法

(1)常见题型有以下几种:填空题、是非题或二项选择题、选择题、实验题、识图、填图题、分析说明题等

(2)试卷编制过程:确定考试目的、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确定试卷的难度、编制试题、试题的排列、编制参考答案等。

上一篇:探究性学习在科学课中的运用
下一篇:科学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