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全面深刻的突出了德育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新课改的实施,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定位、总体思路、内容途径、实施策略、绩效评价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面对新课改顺势推进的欣喜局面,面对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现状,我们不能不冷静的反思:德育如何立足现实前瞻未来,依据对未来的预测观照现实,从而将现实与未来的落差化为自身进步的强劲动力?德育工作如何借助新课改的强势推力,在增强实效性上拓展视野开放思路?
1、人本德育。与新课改一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生为本,首先要求我们把尊重学生作为德育第一原则。反思现实,漠视学生权利的现象信手可拈,学校很多纪律的约束、制度的制定,有多少是从学生当中来的?有谁想过一项制度纪律的推出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有几个学校试过,让学生自己来制定管理自己的纪律制度?有鉴于此,近年来,许多学校积极尝试由学生自主设计德育活动并组织实施,由学生自主商定有关学习生活的规则规矩来约束自己等有创意的实践。于是就有了校运动会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而班主任老师却被邀请为“贵宾”去尽情欣赏运动会上学生的青春风采;一直是家长会主角的班主任成了与家长坐在一起的观众,在津津乐道的欣赏学生们的“成果汇报和形象展示”;以往用“重做,罚写十遍”一类办法来惩戒作业马虎、写字潦草现象的做法,经学生民主讨论形成了新的“规矩”——写100字以上的说明书,当一回“小先生”,把潦草字的正确规范笔画、结构等介绍给其他同学……我们想长年坚持这些做法,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识会日益强化,学生在信任尊重的氛围中,其探究创造的潜能会得到更自由更充分的彰显,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在相互尊重之中水到渠成了。
以生为本,就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来要求衡量个性各异的学生了。于是我们通过“人人都能行”的活动平台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出一件(个)自己认为成功或满意的事情(行为)。是的,多元的人文化的个性化的德育评价,理应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指向与追求。
以生为本,就要了解并引导学生的需求。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是建立在全面准确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前提上的。德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细心观察,精心分析梳理,才能及时把握学生需求的变化轨迹,并给予区别对待有效引导。凡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如学会做人、习惯养成、质疑问难等要尽量给予满足,并不断激活强化,凡不利于成长的则予以约束、疏导。在这一引导需求的过程中,我们的道德教育就让学生心悦诚服的认同、接受并内化了。
2、生活德育。新课改十分强调教与学要面向真实世界,贴近学生实际。德育更应如此,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学生的日常生活处处有德育,事事有德育,生活是学校德育的丰富资源库。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忧乐,学习中的酸甜苦涩,从他们丰富鲜活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德育的内容,探寻教育的契机,达到育人的目标;我们要更多的从学生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中捕捉德育的切入口,找准德育的突破口,让学生明理、动情,由信而服,由服而行,行而有果,学生做人处事的规矩、道理、习惯便在生活德育的过程中懂得了、做到了。在近两年的德育实践中,我们特别注重鼓励倡导中小学努力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所处的当地生活情境中提炼具体的德育内容,开展“贴近、亲和、实在、管用”的特色德育活动,给学生以入脑入心终身享用的感受。
3、细节德育。生活是由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细节构成的,人的精神境界、文明涵养、人格魅力同样是从点点滴滴的为人处事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同样要更多的关注细节,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具体细节的引导规范,从言谈举止的细微处做起,促使做人做事的转自http://www.ZhaZhi.com规矩规则这些属于德育工作“底线”的内容一一内化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细节是什么?细节就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一双关爱的眼神,一声感人的鼓励;就是对贫弱者的一次帮扶,就是关好别人忘了关的水龙头,就是举手之劳的“你丢我捡”;就是做好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枝末节,就是从人人时时必须做又往往忘了做或不屑做的身边小事做起……德育从细节抓起,就是从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做起,这也正是我县创建德育规范特色校工作中的关注重点。我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围绕学会做人的目标,拟出了中小学生必须培养的十个生活好习惯。即①说到做到、诚实可信。②虚心听讲、尊重别人。③行为规范、按规则办事。④时刻记住自己责任。⑤节约钱物、珍惜能源。⑥天天锻炼、健康第一。⑦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⑧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⑨做事有计划、今日事今日毕。⑩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各中小学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分别就每个习惯的培养训练进行了分解细化,确定了各年级培养的重点内容。努力做到一项一项的养成,一个一个的学会。假如德育从培养这些良好习惯做起,从与这些习惯养成息息相关的细节抓起,那么,它的可亲可近可接受性就强了,它的实效性就高了!hTtP://WWW.21MIsHU.COM
4、体验德育。和新课程的要求一样,德育必须由以往的单向灌输转化为主体参予式的实践体验,由以往只注重外表形式转向更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参予过程中的亲历体验,以及由体验而获得的生动真切的感悟。回想一下我们学校开展了那么多的教育活动,学生以主体主人的角色参予的有多少?参予的热情和深度有多少?在参予中的体验感受怎样?活动过后能在思想情感世界上留下痕迹的又有多少?比如许多学校都做的保护母亲河教育活动千人签名仪式,领导讲话号召了,学生代表上台慷慨表态了,接着孩子们排起长龙,在一幅幅长卷上签名。活动结束了,隆重热烈场面新闻媒体报道了,然而孩子们体验到了什么,有的话就是道德是空泛的,是可以表态承诺而可以不去做的。假如我们改变一下做法,让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环境污染严峻现实,然后以调查结果展示演讲等方式再现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的丰富体验与感受,那么,它给学生心灵世界的震撼与唤醒将是惊人的。德育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予的亲历过程中,在学生具体个性化的体验与感受中,才能发挥其育人的功效,才能在学生的思想情感深处留下印痕。
5、“身正”德育。有人说,未成年人所有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都可以从成年人身上找到影子,得到佐证。因此,教育者的“身正”效应显得特别重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学习研究的合作者,发展进程中的服务员和共同成长的好伙伴。它对教师的师德表率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要靠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凭自己无私的爱心培育学生的爱心,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这就是教育者的“身正”效应,这就是师德的光芒。教育的真谛、教师的崇高与圣洁就体现在这里。于是我们开展了“学陶师陶”系列师德活动,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形象指引广大教师矢志育人;开展“学习苏步青教育思想,做苏老传人”活动,激励家乡的教师承继苏步青的“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深厚爱国精神,努力培养出一代超过一代的学生,坚持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促进更多的教师成为品行端正、人格高洁、师能过硬、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身正”榜样。
新形势下的“身正”内涵更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特别要倡导并强化以生为本和服务意识,深化对职业崇高感的认识,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认同,有效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乃至幸福感。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为师者“身正”形象对学生的品行、人格、求知具有强烈持久的感召力、亲和力、辐射力和渗透力。当我们教育者自身的形象成为学生仰慕的榜样,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一面旗帜之时,便是我们学校德育实在管用高效的实现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