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咨询师的素养与成长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7月30日
摘要:心理咨询师的健康成长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应有的特点、所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处理的问题。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有条件或能够准确认识清楚自己处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正确地学会处理每一个阶段的问题
摘要:心理咨询师的健康成长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应有的特点、所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处理的问题。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有条件或能够准确认识清楚自己处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所面临的挑战,正确地学会处理每一个阶段的问题以及和来访者之间表现出来的困难,那么这个心理咨询师才有可能健康地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真正能够帮助别人的专业工作者。本文试述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过程,旨在引起大家的关心重视,让农村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真正的开展起来。
关键词:农村小学 心理咨询师 阶段问题 素养形成 专业发展
一、待在深闺无人识,“专业”心理咨询师很难专业
1998年,当我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对于心理咨询师这个名称尚未听说,更不会想到自己还会成为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现在知道早在2002年时,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培训鉴定工作正式启动了。也许当你想开始学心理咨询的时候,会冲着宣传中的高薪去,想着什么自我调节而去,自信的以为可帮助他人而去……在2007年,不甘面对天天同样而乏味的工作,我想自己是职业倦怠了,抱着让自己的工作有些含金量,或许还能赚点外快的想法,就去市里报名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记得我县当时报名培训的只有2个人。
从报名之日起,就艰辛地踏上了再一次求学的道路。看书,看书,还是看书,厚厚的教材几乎每一页都被我做了记号,写上了笔记。除了工作,每晚学到深夜,几乎日日如此。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灾害和悲哀,却唤起了国人对心灵的尊重、对自己心灵质量的渴望。无论是老百姓、媒体、专家,意识到地震,除了财物上的救灾,还有心灵上的拯救,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一个孩子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个孩子,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他们的全部,满心期待的奥运宝宝降生,给我家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先天性的疾病,让我在紧张地求学,四处地求医道路上累倒,病倒,更是心灵上的创伤。
终于,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全国统考,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此时的我才稍稍明白,仅仅怀揣一张获得的证书,还有当初不良的学习动机,就想做好心理咨询师,那是不可能的。学习的脚步不能停下,再接再厉,我在往返上海、杭州等地求医的空当,不停地购买心理学的书籍,加大学习调节力度。以期望学习消除我职业,家庭,人生,心灵的阵痛。
二、想离求助者越近,却有失败的风险
当自己踏入做案例的阶段时,感觉自己终于开始真正去体会自己喜欢的助人工作了。没有求助者怎么办?主动出击,不仅在校园、网络,甚至自费在本地的报纸、邮政广告上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QQ号码及电子信箱,告诉他们在遭遇“心灵困惑”时可以坦然地寻求帮助。
也许是人们的好奇,时常也会有电话进来:“你真的是心理咨询师吗?” “要收费吗?”“你是女的吗?我要女的咨询师。”“你能和我聊天吗?”……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没有真正提出要心理咨询的。半年的时间中未曾做过一个面对面的案例。但是,欣喜的是他们能打电话来,希望了解心理咨询,有的也会在电话那端倾诉自己的不幸,甚至道出自己的“不可告人”,还有的会多次来电话咨询,尤其是在网上,QQ上,他们会更愿意与你交流。对于这些,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还须面对新的问题。
为什么刻苦学习,拿到了资格证书之后,却无法面对真正的来访者?
为什么没有机会做咨询,甚至觉得慢慢离心理咨询越来越远?
为什么在书本上学了满身的“武艺”,到了来访者面前却无法施展?
为什么一个人摸索,却找不到“组织”,失去方向,没有成长?
为什么感到被每次的来访者“掏空”,职业无力感扑面而来?
心理咨询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不是自己模仿书上教的几种方法,寻找几个效仿的模型或专家级的从业人员就可以做好的。但在这个不断失败的尝试中,竟然真的爱上了“心理咨询”。
前面那么多的问题,也只停留在一般的感性认识上,凭此去改变,想要做好这份工作,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为此,静下心来,深入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拼命看书,恨不得马上就变成个“心理通”。可是,书看得越多,却变得越发迷茫,就如同哲学家芝诺说过的: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杂乱地看书总是缺乏系统,要怎么办呢?难道这个“心理咨询”的梦,真的不能实现了?也许自己已经具有了帮助他人的一些能力,但单凭有限的知识结构、满腔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对未来职业美好的憧憬而以此开始独立的咨询生涯是全然不行的。造成以上迷茫和困惑现象的原因很多:不成体系地零散学习、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战能力、缺乏督导、没有实践机会都是原因。
在目前中国缺乏督导机制和条件的情况下,如果从业者自身存在明显的心理发展问题,不仅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有效性,还会对服务对象及心理咨询工作者本人造成心理伤害。在国内,近些年各类心理咨询的培训、资格认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这类培训还未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培训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三、第一间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办的心理咨询室,却无人问津
社会上的咨询开展有着很大的难度,大着胆地向学校申请:开一间心理咨询室!2009年4月,一间简单充满爱意的“心理咨询室”,在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出现在校园中。这或许是全县乡镇一级学校的第一间心理咨询室。我亲自设计了房间的布置,桌椅的摆放,画图的张贴……
踌躇满志地要在校园大干一场,可一连好几周,没有一个学生来咨询。坐在心理咨询室,望着空荡荡的桌子,说不出来心里什么滋味。学生不来,是不敢来,不愿来?怎么办?等下去,就是下一届学生了。
通过访谈,同学们对心理咨询室“心有余悸”,因为一些教师把学生当作“病人”来看待,或是学生自己对心理咨询“一无所知”,一个学期没有几个学生上门。可以说学校心理咨询缺乏人文关怀思想的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丧失“灵魂”的危险。
在农村小学,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人数及其有限,有时为完成上级布置地任务或检查的需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学校也无法聘请到对心理咨询感兴趣并有一定心理咨询理论基础和咨询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即便兼职者是医生、行政管理者、专职教师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他们不过是受过短暂的理论培训后直接投入到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可能对来访者和自己造成的影响。更有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者热情有余,自我觉察的能力有限,经常尝试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结果由助人变成了害人害己。所以,学校(兼职)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显得尤其重要。
四、相信“苦”尽甘来,终于靠近求助者,还将继续学习
3年来,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资料,设计了适合自己学校的咨询登记卡,心理咨询来访者须知,心理咨询接待员工作协议,学生辅导情况记录表,活动记录本……心理咨询工作由被动逐渐走向了主动。现在,常有社会人员和学生来咨询服务,也收集了些典型案例,并建立了部分的档案。
不久前,又报考3晋2培训考试,系统的学习叙事疗法、认知疗法、短期咨询焦点解决等务实技能。
一个普通小学教师的心理咨询师生涯,“春天”远未来临。
心理咨询师不是救世主,同样拥有喜怒哀乐。只是当他们在审视当事人的同时,还有一只眼睛在警觉地观察着自己。
如果当事人的一个痛苦心理咨询师也有,他就会被对方激发,自己也痛苦。所以心理咨询师要不停地去进行自我体验,检测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痛苦拿出来分析,让自己看问题的视角更加开阔。
其实心理咨询师从来访者那里获得了很多,这同样是一种成长资源。我在咨询时,一旦发现自己保持不了中立,就会觉察,问自己为什么。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就是不断地觉察、思考自己的痛苦,然后找到一个有效、合适的方式进行释放,因此他永远在成长。
此时,无论在心理学理论还是心理咨询的基础专业水平上已经具备和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中心任务是在一个基础专业水平上行使自己的职责和工作。
五、完善学校心理咨询管理制度,是心理咨询师成长的基石
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准入制,建立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督导制度,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专题培训。
督导是指有咨询专长的督导者对心理咨询学习者通过观察分析、评价,在其学习业务与技能操作水平上给予及时的、集中的、具体的指导与监督,从而不断地提高学习者对心理咨询概念的理解。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是需要督导的,有目的性的指导与持续地专业教育、专业督导、定期的培训不仅有利于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也能有效地促进咨访效果,防止咨询过程中问题的产生与出现。
新任咨询师逐渐将自己的人格融合于咨询中。在这个基础上,咨询师都已经开始明白和深入理解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咨询关系对于来访者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咨询师有能力调整自己对来访者问题的参与水平,也就是说知道在咨询中咨询师什么时候参与、什么时候不参与、什么时候参与多少等。因此可以在与来访者工作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随后又能够从此情境中自由地脱离出来。
在技术应用层面也已经达到非常灵活并具有个性化的水平。同时,逐渐明白要想对所遇到的情形都找到明确的答案通常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平静、不焦虑、不紧张、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最后,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工作角色和环境。然而,我们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发现并非如自己想像的那样做好了准备、那样有能力。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阶段性的接受督导师的督导,或同辈之间的互相督导。
我希望自己能和更多的心理咨询师一起不断耕耘,奉献爱心,心理咨询的明天——花开情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