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新型师生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4年12月09日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制度的执行,办学目标的实现乃至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都要靠班集体的管理来实现。因此,教师在进行班集体管理时,应以学校整体发展为着眼点,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制度的执行,办学目标的实现乃至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都要靠班集体的管理来实现。因此,教师在进行班集体管理时,应以学校整体发展为着眼点,按照学校整体管理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为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注重训练,检查促进
常规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良好的规范和习惯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强化训练中形成的。从新生人校第一天起,班主任就要进行严格的常规教育和常规训练,训练学生一开始就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常规训练要有计划性,体现重复性、强化性、持久性,通过长期的、有目的的训l练,使学生形成行为定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检查评比是常规管理落实的重要举措。依据检查的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检查方式要多样化,可采用自查、同学或班集体互检、抽样检查等。检查的针对性要强,过程要实要细,对检查的结果要认真分析研究,寻找学生的行为与目标间的差距,指导学生缩小行为与目标间的差距,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互帮互助。团结奋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是善良的情感、细微的感受、金色童年美好的回忆的集中点。”这说明少年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然而,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不仅要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干部队伍,更要靠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形成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当然,还要搭建团体精神培养活动舞台。队会活动是团体精神培养的催化剂,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型班队活动,在紧张的氛围下产生对团体的认同感,可以极大地增进班集体的团队精神。
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班主任首先要明确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分子,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让学生懂得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因此同学之间应互相谅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另外通过“找朋友”等一些活动,让参与者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映中感受到友爱,和谐的愉悦,产生融人集体的热情,从而萌发出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搭建发展平台
1,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在班集体的管理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激励,自我克制,自我剖析,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笔者在学生中开展的“说长道短”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监督、自我磨练、战胜自我之后,再讲讲自己的优点,同时找找自己的缺点,分析原因。学生通过不断地剖析自己,认识了自我,改正了不少缺点,自立、自强、自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提供参与班集体管理的机会,营造民主管理的氛围。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他们投入到管理中来,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用征稿形式,就班集体管理中某个问题献计献策,结合教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制定计划并执行:要求学生毛遂自荐,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流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体验管理工作,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在各项工作中,不冷漠每一个学生,凡大型活动人人有份,不做“局外人”,时时想着为集体争光。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新型师生观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在《走进新课程》一书中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师生共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旧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即平等、自由、尊重、同情、关心、信任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观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做侮辱学生人格的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轻松愉快地学习;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要淡化师长观念,平等地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情感上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