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坚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现代教学理念。比较教学为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创造了有效的时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语文阅读教学素材大多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而选入的作品,它们没有绝对的是非判断,只是提供一种价值取向或暗示一种人文培养目标。这需要语文老师创造性的解读文本,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比较”教学能挖掘文本更多内涵,体现文本价值的立体作用,又不游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比较教学法”就是要把意义从形而上的专制,从各种“中心主义”的独断中解放出来。平铺直叙的提问不利于观察和转发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初步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比较法,可以通过曲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比较教学表现在语文课程中,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应的文本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找出其中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鉴别,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比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判断思考、求同辨异的创造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实用一点,它可以在较少的课时内完成大阅读量的教学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比较教学有其表现的舞台,它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实用性强,教学效果良好。
1 比较的内容
比较的对象范围很广,可以是一个专题,一个板块,也可以是几个语段,只要是有可比的因素存在,都可以试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别人的意见,摆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造成争辩的气氛,唤起学生探索新的认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比较教学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知识、原理,甚至可以是毫不相干,但表象存在可比性的两类事物、现象进行比较,使原来枯燥、抽象的难于理解、接受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一目了然,易于接受和掌握。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变教师“填鸭式”说教为学生的自主的轻松理解,从而使“教”与“学”得到统一。本课题主要研究这几方面内容:
1.1 如何找准比较点。选择和确定好比较点是比较教学的关键。常见的比较点有:主旨立意、构思谋篇、意境格调、语言风格、社会意义以及美学价值,此外还有文本内容、题材体裁、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1.2 如何求同求异。思维有两个翅膀:一个是求同,一个是求异。求同在于认识事物的共性,求异在于发现事物的个性。比较思维法,本身就是要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其差异,求异存同,以确定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3 如何抓住事物本质。怎么引导学生确定事物间的异同,而且要能深入解释这种异同,只有这样,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文本深入理解的目的。
2 比较的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领悟到作者为什么用此而不用彼的奥妙。因此,阅读教学时,应当让学生从比较中理解,从比较中鉴赏,从比较中学到他人的谴词造句之艺术技巧。我们归纳出以下几种比较方法:
2.1 调换词句比较。运用同义词调换课文中的用词,两相比较,以显示课文用词之妙,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比较法。
2.2 同物异词比较。这种比较就是对课文中同一描写对象先后的不同用词进行比较。同物异词,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教学,反复体会,才能深刻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从火里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为什么上文用“年轻”下文用“伟大”来修饰邱少云?在学生的反复比较中得出这个年轻的战士要做到烈火焚身时纹丝不动需要多大的毅力,他舍身的精神是多么伟大。从同物异词的比较中,要让学生领悟到:精选词语可以使人物灵动传神,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2.3 同词异物比较。将用于不同对象的相同的词语进行比较。同一词语,尽管字面意义相同,但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表现出不同的情趣,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才”的比较,“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才”表示时间长,突出了英雄超人的意志。“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才”表示时间短,突出了英雄精神的鼓舞力量。同词异物比较,有助于学生懂得“义随境迁”的道理。
2.4 增删词句比较。这种方法就是在同一语境中,增添一词句或删减一词句,然后两相比较,以显示某一词句的表达效果。这种方法常用于对附助性或修饰性词语的品味。
2.5 去存修辞手法比较。如《劳动的开端》里,“肩上的煤筐……打秋千”,①去修辞说法: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②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虽然以这些比较方法大多是从阅读的层面上来阐述比较教学的,但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