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语文 >> 浏览论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6月29日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懂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尤其是朗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提高理解和感受思想感情的能力;通过朗读,可以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懂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尤其是朗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提高理解和感受思想感情的能力;通过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力,增强记忆读物的能力;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邻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通过朗读,可以丰富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作为一种艺术的有声语言,我们究竟该怎么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们经常看到课堂上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便摇头晃脑地大声读,难道他们读书真能读到灵魂里吗?我想,如果缺少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的话,即便是慷慨激昂,又能读出什么真情,悟出什么意义呢?还有的教师为了图懒省事,干脆就一遍一遍地放录音,可学生们机械地一遍一遍地读,结果遇到别的文本时却不能灵活理解地朗读。看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培训:

  
  一、 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我概括为“二步四原则”,“二步”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课文放声朗读一般来说应出现在刚接触课文时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这两个步骤时,刚接触课文放声读是为了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当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再放声朗读是为了通过有声语言体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所以教师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也就是四原则――“读通、读熟、读懂、读好”。“正确”即要求学生读时字音要准确,清晰,流利,不去字,不添字,这是“读通”。“流利”即是“读熟”要求教师先讲解文章的高低快慢,断连术疏密的朗读技巧(当然了,最好先由学生感悟出来),然后再反复练读比较;以达到读得“流利”。“理解”即“读懂”,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掌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有感情”即“读好”,在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掌握语调的抑扬顿挫,朗读的速度以及句子的轻重音,长短音,导技巧。但仅仅重视“重音”“停顿”等技术性的指导是不够的,主要是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以上这些朗读技巧。
  
  二、情景投入,重视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虽说一般的记叙文和写景、抒情、描写的文字都可以作为朗读教学的材料,但内容的基调是多种多样的,怎样朗读需要教师根据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设计一定的情景加以指导。如:(1)教学看图学文这类课文时,可让学生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读。即凭借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突出感知对象,引起学生观察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联想,逐步达到文情画意,相得益彰的目的,比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文中的第三自然就用了大量的文字来介绍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那么单凭读文要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圆内的各类景观,我准备了许多相关图片和课文插图,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也使学生产生了朗读的激情,增加了对文章的理解。(2)教学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可教给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读的方法。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朗读,默读和轻声读,等多种形式,有分有合,有动有静,熟读精思,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比如《鸟的天堂》一课中有一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同学们想象划线部分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我首先采取了指名读,范读,齐读,自由读(要求学生边读边读想象)等多种朗读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填空题(榕树的叶子绿得,绿得 ,让人感觉到第一片叶子 ,)让学生把对句子的内心体验倾吐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最后,让学生再次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深化对句子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对于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的精华部分,就可让学生“用语言画画”。比如《火烧云》中有一句话:“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了让学生“看得见”这些颜色,我就试着这样引导他们:“像火”那是耀眼的眼色,读的时候就要热烈一些;“像霞”,那是温暖的颜色,读的时候,语气就可以温和一些;而“像雪”,是宁静,那就读得缓慢而低沉一些。当学生用这些颜色的时候,他们的朗读就在我们眼前铺就了一幅幅火烧云的景象。(4)对于诗歌和散文,教师可运用图画,音乐等形式,创设再现情景,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色彩,揣摩其情景,用朗读“听”出真正的声音。(对于杜甫的“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可以想象黄四娘家花开得正旺,铺满整个小路,欢书的黄莺多么悠闲自在,“恰恰啼”的声音一定是欢快的。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娇美的黄莺,发出的鸣叫声一定是愉快轻松的,而不是如老夫子般“老气横秋”“慢吞吞拖腔”。)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读出了感情色彩,读得朗朗上口,甚至熟读成诵,运用艺术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作品文质兼美,意境深远,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地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去读,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直接参与,使用使学生把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真正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追问时机的把握
下一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