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语文 >> 浏览论文

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6年02月24日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广大中学教师观念转变了,视野拓展了,危机感和使命感加强了,同时创造力也被极大地挖掘出来了。语文教学界一改过去那种单一、死板、低效的状况,出现了旌旗招展、千帆竞发的可喜局面。不少语文老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广大中学教师观念转变了,视野拓展了,危机感和使命感加强了,同时创造力也被极大地挖掘出来了。语文教学界一改过去那种单一、死板、低效的状况,出现了旌旗招展、千帆竞发的可喜局面。不少语文老师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实践,把无限广阔、生动无比和不断发展的活的语文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如何有效利用艺术和文学之间的交叉渗透来激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一直以来需要探究的课题。

  一、音乐能辅助情感教育
  现行语文教材中散文、诗歌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或浅吟低唱,或高歌豪调,无一不是作者在一定历史时期思想情感经历的记录,其中包含很多不定的只可意会的东西。如对这一类课文做过多的分析讲解,那只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我认为最佳教法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尤其是能够进行配乐朗诵,让学生直接畅游在世界文学的瀚海中,亲身感受那些人文诗意的波涛和辨证哲思的潮汐,这样一篇篇经受了时间考验的传世之作就能跨越一切繁文缛节而直抵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当然,为课文配乐,对于少数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我们的音乐课堂有时还出现小组合作即兴伴奏的动人情景。但是效果而言却有优劣之别。必要时教师会引导同学们针对哪一首曲子与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意境更吻合的问题展开讨论,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品味课文,使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不至于停留在表面上,因为很多优秀作品是要“缓缓咀嚼后才会有浓浓的滋味从嘴角流淌出来的”。 利用音乐这—辅助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弥补语文课堂上情感教育不足的缺憾。
  二、音乐能辅助审美教育
  作家陈村说过:“语文首先是美育。”而音乐是实现语文美育的重要手段。我甚至认为文学的华章丽句之美、曲理哲思之美及文学情感的荡气回肠之美,通过音乐的恰当渲染能够达到极至。如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有大量的音乐描写,如果单靠语言的解说,我想多数学生对这段文字之妙还会是不以为然。我想如果先让大家欣赏古典名曲《琵琶行》,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目睹了“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等指法,而且对琵琶女音乐中所表达的层次、寄寓的情感以及她高超的演奏技艺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既做了读者又做了听众,通过对比,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欣赏音乐,又应该怎样去描写音乐。文学和音乐天生就是一对互补的艺术形式。音乐能超越文学的某些局限,而文学又能使音乐中的无形成为有形。
  三、音乐能辅助读写训练
  音乐能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激活学生联想和想象思维,进而使学生在阅读时触类旁通,左右逢源,享受无尽的独得之乐;在写作中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语出惊人。傅雷、吴祖光、肖复兴、冯骥才、刘索拉等人,都曾提到过音乐对他们文学创作活动的深远影响。而美学家宗白华、朱光潜、王朝闻等人更是再三告诫文学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文学和音乐、美术之间决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在教学实践中有过不少成功的案例。如钢琴家理查德演奏的《秋日的私语》在八十年代就风靡全球,至今乐迷们还是常听常新。我的每一届学生都写过聆听此曲后的随笔。著名的《动物梦幻曲》催生了多少动人的童话!还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早已被几个小作曲家谱上了曲子,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又有第十七种唱法了,我们学校上届毕业生的告别歌《再见吧,校园》还是老师和同学们自己流着眼泪创作的呢……
  事实上,用音乐辅助语文教学其意义还不只以上这几个方面。学生会因为领悟到音乐和文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而开始重视语文,热爱文学,在课余时间也能主动涉猎一些文学作品。我也常常向三年级学生推荐一些音乐文学书籍、通俗的美学著作,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朱光潜的《谈美书简》等。经常穿梭于文学和音乐两大艺术殿堂之间,其乐难以尽述,我相信其益也会是终生受用的。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将“习惯篇”落到实处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