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重点篇目的阅读理解要养成精读细思的习惯,这样才能准确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阅读理解的技巧,为学生精读细思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精读细思的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细思,深刻领会文章主旨。
关键词:阅读理解;精读细思;方法
一、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激发精读细思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精读细思,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处于心理上的“亢奋”状态。首先教师要把课上好,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老师通过指导阅读,鉴赏分析,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经常这样说,如果语文老师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活泼,他们就能理解课文,学会品读,学习兴趣也很大;如果讲得呆板啰嗦,像“念经”一样,味同嚼蜡,他们上课就会盼下课,就会缺乏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同学生一起阅读、鉴赏、品味、探讨,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学会钻研,进而领会主旨。其次,分角色朗读,调动情感进行初读、略读、精读,也能让学生产生精读细思的兴趣。比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我”的内心活动表白:看到邱少云烈火烧身,……我的内心绷得紧紧的(紧张)……,邱少云会跳起来, 叫起来……(担心),我不敢朝那儿看, 又忍不住不看(悲痛、矛盾)。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鉴赏、体味,学生才能够学会精读细思。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细思,深刻领会文章主旨
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而设置和提出问题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索精读。比如在《鸟的天堂》一文,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①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②文章结尾关于“鸟的天堂”的标点符号为什么不同?对问题一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完课文后的认识和感想,学生只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有理有据地说出理由——繁茂的大榕树给鸟儿提供了生活、栖息的环境。问题二的设置,是为了启发学生分辨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繁茂的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用天堂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最合适,进而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再比如《难忘的一课》,我设置了三个问题:①文章为什么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②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主线是什么?情感如何?③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既活跃了思维,又能集中注意力,从而做到学文不断情,激情不离文;明确了阅读目标,精心思考,对全文有了透彻的了解和领悟。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技巧,为精读细思创造条件
语文教学中的精读细思,就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合作等综合能力。体现在各种文体阅读的方法之中,也就是要分清写人(六特点)、记事(六要素)、叙事写景(观察角度)、活动场面(观察点、方位顺序)等,也包括如何写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比如《海上日出》一文,写的是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用铅笔画出文中描绘日出时色彩的词语。如“浅蓝、红霞、亮光、深红、灿烂、乌云、金边,紫色”等。然后我引导他们用彩笔把这些颜色的云画到纸上。通过学生的集体评议,选出较好的画面,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在读到“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些富有动感的语句时,我就请两名学生用手势模仿太阳上升时的“负重”“慢慢”“一纵一纵”的动态。再读课文时,强调这些重点词句的重音、语速、停顿等,通过反复朗读、比较,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画面;通过精读细读,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日出的详细过程及变化,深切体会到日出壮丽的景观,深刻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生动和富于活力。
参考文献:
[1]吕清霞.浅谈小学语文精度课文的教学[J].速读(下旬),2015,(4).
[2]焦小双.“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