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语文 >> 浏览论文

小学语文总复习有效性策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1年07月07日
“ 温故而知新”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的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在复习中, 学生将6年来习得的语文知识和读写技能进行条理化、系统化, 得到及时“ 温故” 。再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 求得思路的拓展、认识的飞跃, 达

“ 温故而知新”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的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在复习中, 学生将6年来习得的语文知识和读写技能进行条理化、系统化, 得到及时“ 温故” 。再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 求得思路的拓展、认识的飞跃, 达到“ 知新’‘的目的。这在特定的复习阶段对于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高是很有裨益的。

 

但是如果在小学总复习近个月, 甚至是更长时间里有的地方提前或加班加点上课, 把小学生的黄金时光就定位在“ 零起点” , 耗在“ 题海战” 、“ 炒冷饭”等等的低效复习中, 让我们鲜活灵动的小学生一直保持在“ 温故” 的视野下求得点滴的“ 知新” , 儿童势必会“ 因旧生厌” 。同时, 这也是对孩子蓬勃生命的极端漠视和不负责任。

 

所以, 在小学语文总复习的过程中, 复习策略应及时跟进。由“ 温故而知新”及时切换到“ 知新而温故” , 变,’日知” 的推进, 为“ 新的教学视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的引领。让学生在复习阶段不但能体验到“ 温故” 的成功喜悦, 还能尽情享受到新知的沐浴, 体验到成长的无穷快乐。

 

实践中, 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新颖的学习视角引领“ 温故”

 

“ 双基” 的巩固和提高是复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都必须面对的客观挑战。其琐碎性、机械性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引发的倦怠性, 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复习的效果, 甚至影响对下一阶段复习进程的推进。因此, 教者就要换一个视角来看待这类复习的“ 硬骨头” , 可以化“ 碎”为“ 整” , 化“ 机械的静止”为“ 有生命的动态”来冲击学生的学习愿望, 燃起孩童的学习激情。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两篇重点课文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和《负荆请罪》, 需要掌握的一类生字词有“ 迁、啸、廷、狱、刑、廉”等13个, 二类生字“ 载、横、卿” 3个, 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司马迁的“ 发愤” 、廉颇的“ 知错就改” 、蔺相如的“ 宽容大度” , 还有两篇课文内容的复述以及《史记》的历史意义和《负荆请罪》多幕剧的形式等等。如果这些零散的知识点都采用“ 单个击破, 课课清” 的“ 温故知新”教学策略, 肯定耗时长、效果差。联系练习7的“ 熟记成语” 中反映司马迁一生的真实写照的个12成语, 我豁然开朗。此时如果用统合的思维, 统整两个单元的“ 双基” , 并赋予这部分内容以全新的面貌, 以全新的课题呈现给学生“ 谈谈司马迁” , 复习的境界肯定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师“ 决决华夏, 灿烂绵长, 这得归功于史学奇才──司马迁, 今天的话题就让我们来‘ 谈谈司马迁’”

 

(新课题的出现, 一下子引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

 

“ 司马迁童年怎么样成人后又有什么样的性格和才气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他关于他的知识我们掌握了多少……

 

”这种自觉的探求就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 并且会随着这种动力的驱使, 自觉地把相关的“ 双基”链接到旧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和《负荆请罪》两篇课文的情境场中, 再结合练习7的“ 熟记成语” 中的12个成语, 就可能得到比较一致的答案“ 司马迁是一名史学家, 他著有《史记》一书, 我们学过的多幕剧──《负荆请罪》就是选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他的一生可以用12个成语来概括:司马迁家学渊源, 从小就能博闻张记, 栉风沐雨游历名山大川。任史官期间, 面对李陵一案, 能挺身而出, 犯颜极谏。招致飞来横祸, 蒙受不白之冤。在狱中, 他忍辱含垢, 大笔如棣, 写下了丛篇巨制, 藏之名山。”

 

这样由新知的导人, 换一种角度切人旧知, 然后再对旧知进行拓宽, 注入关于司马迁的新的内容, 来增加旧知的高度和厚度。达到谈司马迁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和提高相关的“ 双基” , 更好地认识司马迁, 更高地感受司马迁“ 千古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的独特魅力, 这样的复习, 与以往的方法比, 真可谓异曲同工, 事半功倍。

 

二、新异的学习内容提升“ 温故”

 

课标指出“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理解能力, 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才能圆满完成“ 阅读评价”的任务, 是就教材讲教材, 就重点课文的解读或肢解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都不尽然。

 

复习要依纲据本, 但又不能囿于课本。我们应该尝试跳出教材来谈阅读。特别是在复习阶段, 当我们能把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感悟、综合、推理、表达等能力融人一个更宽阔的阅读背景下来涵养时, 展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前的将是一片盎然春色。

 

实践中, 我仍然坚持每天的10分钟“ 以文会友”课堂。看着孩子们从《智慧背囊》《格言》《小故事大道理》《哲人》《小学生枕边阅读》《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等丰盈的材料中汲取全方位的营养, 我在感慨“ 把小鱼放在大海里还怕它长不大吗” 当看着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运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技能技巧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阅读难题时, 我在感动新异的学习内容绝对能提升“ 温故”的档次和水平。请看教例:

 

前日, 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美文《小虎盆》。当我深情地读完故事时, 同学们被文中所述的实验震惊了,有的提出自己的质疑, 有的提出独到的见解……在师生、生生友好的切磋气氛中, “ 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 课标对阅读评价的考核要求都一一澄清。最后我请学生根据这则短文自编几道思考题, 现从他们的题库中筛选几题并归类如下:

 

词义理解类:

 

1.联系上下文, 你认为“ 生存之道” 中的“ 道” 的正确解释是:( )

 

2.“ 猎食的挫折并没有给小虎笠带来困惑。”这句话中“ 挫折”指的是( )

 

内容探究类:

 

1.小虎置的不幸是因为( ), 还算幸运是因为( )

 

2.小虎笙在人工池塘中面对隔有玻璃的小鱼, 先后4次冲过去, 第1次的结果是:( );第2次的结果是( );第3次的结果是( );第4次的结果是( )

 

作品感受类:

 

1.“ 这次情况仍然未改变, 小虎笠挂得嘴角流血,它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虎置瘫在池底思索着。” 它在思索什么呢?

 

2.“ 小虎笠看着到口的鱼食, 却再也不敢去吃了。”如果此时你正在人工池堵边, 看到小虎笠的举动, 你想到哪些呢?

 

初看, 题型的设置显得有些幼稚, 但这一“ 设计思考题” 的过程, 就是学生主动运用平时所学的讲读课文的方法来研读新的文本的大胆尝试。是学生在新的阅读材料的援引下, 对已有的阅读技能技巧的“ 温故”过程, 更是一种巩固和提高的过程, 这种提高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对新异阅读内容的那份“ 热情” 的基础上。我想, 这是使用老面孔的课文来“ 温故” 阅读技能的方式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也可设想, 只要老师在复习阶段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一些清新可人的美文, 学生肯定会乐此不疲地, 在欣赏、感悟、探究中完成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飞跃。

 

三、新趣的学习形式盘活“ 温故”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语文学科的特点, 无形中给我们的“ 习作表达” 、“ 口语交际” 、“ 综合实践” 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其实也是一个高度, 一个复习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应该占有的高度, 那就是把语文还原为生活的原貌, 用新趣多样的学习形式, 盘活我们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语文实践方面的“ 旧知旧能” 。

 

受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教材中《我的未来中学生》和《临别赠言》两篇课文的启发, 再联系苏教版第十二册第23课的“ 学写书信” 、第25课《明天, 我们毕业》、习作7──《话别—写给》、练习7的“ 读一读” 以及练习7的口语交际──毕业赠言等诸方面的复习要点, 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话别》。孩子们听说要搞活动, 而且是在紧张的复习之际, 他们内心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纷纷询问, 活动怎么组织, 好像“ 温故”迎考的事早已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最高妙的复习技巧, 此时, 无论是对于新知识探求的艰难, 还是对于以前学习知识的困惑, 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都是光明一片。

 

活动的策划,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活动中学生首先根据“ 话别” 的主题确定具体活动内容、活动形式, 并尝试预测活动效果, 制定出可行的活动方案。再进行方案竞标, 选出前3名作为最佳方案。最后再分别从3套方案中提出最合理的设计, 重组一套大家都喜欢的《话别》方案。方案出炉, 活动也便分组如火如茶地开展。

 

歌唱组歌唱了校歌《在那开满鲜花的校园里》和经典老歌《毕业歌》。

 

朗诵小组胡诵了苏教版小学语丈第十二册的第25课《明天, 我们毕业》。

 

绘画组以生动而极富创意的线条勾勒毋校的静谧和那份特有的美丽, 并起名为《摇篮》, 还有几位学生根据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 读一读” 的《毕业歌》, 创作了多幅组画。

 

习作组也是因地制宜, 根据习作7的要求, 以《话别──写给XXX》为题写出了很多情真意切的文章, 把整个“ 话别” 活动推向了高潮。

 

蜡言组活动更有新意, 他们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在自制的贺卡上写了一句句美好祝福的话语, 有的赠给同学, 有的蜡给老师, 老师没在现场的, 还叮嘱我一定转交。

 

……

 

这份话别的情, 这种话别的场面是用“ 温故知新”的常规做法无法企及的, 但在这真切的活动中, 在这新趣的语文实践活动的盘活下, 学生对预设的“ 温故” 目标都得到了全面的巩固和提升。难道说这种在新趣的背景下的“ 温故”不更值得学生推崇和信赖, 更能展示孩子们幸福的生活和快乐的学习姿态吗?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小学语文总复习也不例外。为了这份快乐, 我们不但要“ 温故知新” , 更要“ 知新温故” , 这才是有效复习的快乐选择。

 

上一篇:小学语文复习的六项策略
下一篇: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