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是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口批”还是“笔批”,都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下面就当前作文批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同行商榷。
一忌批语公式化
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三言两语,切中要害,情真意切,浅显易懂。不宜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大而空,杂而无序,使学生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诸如“中心突出、层次清晰、语句通顺”或是“语句不通、选材不当”之类带有公式化的空话、套话,范围太大,学生感到不着边际,不能具体、详尽地指出文章的优缺点和修改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这样司空见惯的批语总不情愿去看,即使看了,也不知好在什么地方或是差在哪里,心中总是没有个实底,自然也就不知从哪里去修改自己的作文,总结每篇作文的得失。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就会渐渐地失去兴趣,敷衍了事。
二忌越俎代庖
批语一定要精当务实,务求有启发性和向导性。指点迷津、谆谆诱导、恰到好处,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悟,绝不能越俎代庖。那种一个错字、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语句不通的句子都要亲自一五一十地改正过来,不留给学生思考、改正的余地的做法,自然失去了启发、教育、诱导的意义。
同时,也不能用自己的“喜好”或“意愿”去要求学生。诸如哪篇文章应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该如何开头、结尾,如何突出中心思想等,都给学生规定好、画一个框,让学生把材料、内容往里面填,这样做虽给学生指明了方向,但容易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局限学生思维。更不能用自己“文味”十足的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揠苗助长般地硬去拔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忌批改无重点
批改要有重点,不能平均用力。以某一单元的作文训练为例,它的训练重点就是作文命题的主要要求,它可以是结构的安排,可以是叙述的顺序,可以是某种写作方法,可以是某种表达方式的应用,等等。那么,批改的重点也就是该作文命题的主要要求,其他的如字、词、句、标点符号等都是次要的,可以点到为止。
就学生的某一篇作文而言,它的优点和缺点总是表现在多方面的,批改时应兼顾过去作文的长处和不足,权衡斟酌后再批改。那么,批改的重点就是最致命的地方和某些反复出现的缺点。
如果每次批改无重点,面面俱到,遍地开花,教师就难以完成该作文训练的目的,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就分不清哪些是“大错”,哪些是“小错”,就有可能使这篇作文里犯过的毛病再在下篇作文中出现。所以,每次批改都要目标单一,重点突出。
四忌褒贬失度
批改应切合学生实际,因人而异,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只有既看到优点又看到缺点,才能褒贬得体,不至于对好作文溢美过盛,锦上添花,对差作文随意贬斥,批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
一般说来,每篇作文都有自身的优缺点,批改时对作文能力好的同学要尽可能提高一些要求,既要充分肯定成功之处,又要让其认识自己的不足,以免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作文能力差的同学不应刻薄、挖苦,应努力找出文中的优点,注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发现进步,及时鼓励。对于缺点,即使很多也只能找出最重要的一两点,使其有信心学作文。
因此,如果我们在批改时能心平气和、公允得当,就能起到教育、启发、提高的作用。
五忌书写不规范
作文批改时应力求字迹、行款整齐,表意简明易懂。而平常作文批改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使用一些抽象符号。如“△、○、□、~”等等,这样的批改符号学生没有学过,当然也就不理解,即使师生“有约”,也是教学上所忌讳的。二是字迹潦草,出现错字、别字。这样的批语不仅有碍于学生对批语的理解,也有损教师率先垂范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