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初中论文 >> 初中化学 >> 浏览论文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8月31日
  摘 要: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企图通过赶进度、多做题、做难题提高教学质量。尽管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懂得教学中的辩证法。近年来,作者在化学

  摘 要: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企图通过赶进度、多做题、做难题提高教学质量。尽管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懂得教学中的辩证法。近年来,作者在化学教学中尝试采用轻松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实施这一教法应处理好的问题,抛砖引玉,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教学效率 学习兴趣
  教师在赛课、评课时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往往与日常上课的有所区别,如果把赛课、评课的模式搬到日常教学中,化学课时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一、明确教师、学生的地位
  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但不是主角。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放在了主角的位置上,把真正的主角——学生变成了配角。课堂教学模式枯燥乏味:讲书本、抄笔记、背公式。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僵化,学习乏味。我们作为教学的导演,不能忽略主角最终要考试的现实,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明确学生与教师的地位,这是首要任务。例如,我在讲解《水的净化》这一节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哪些方法净水,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学生记忆深刻。
  二、启蒙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设情境,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能否产生浓厚的兴趣、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吸引力。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了铺垫。同时,讲课时,力求全体学生能听懂听明白,不讲难题、偏题,重在讲授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够得到”的感觉,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三、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补充,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授之以渔”
  “授之以渔”是对教学的高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常有教师要求学生背书,这是一种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我们可以把这个模式改为“记牢、活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后者上,加强灵活运用的训练。例如,《离子》教学中有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因而完全不必让学生背太多的规则,只需要让学生动手画图,在画图中升华对规则的认识。还有就是在书写化学式时,有很多的读法与写法规则,要是让学生背诵的话就太麻烦了。可以每一类写出一个,读出一个,让学生类推记忆。辅之适当的练习可以加深记忆。
  五、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教学来说,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就必须下一番工夫。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出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活思维,增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联系生活,学有所用
  学生在学习时常会问老师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知识学来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成了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根源,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学生难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些教师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类的话回答这个问题,可是太空洞了。我在教学中用生活中的事例回答他们。如许多化学安全事故就是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列举这些例子,生动有趣,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就把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出来了。备课时多收集一些与所讲内容有关的事例,先讲现象,再讲本质,就能避免教学的枯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文刚.现代教育探索.2009(10).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生活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