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教育类 >> 浏览论文

职业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职业教育浅探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5月28日
   摘 要 职业教育是具有明确职业指向性的教育,这是其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提供教育机会,满足人们

   摘 要 职业教育是具有明确职业指向性的教育,这是其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提供教育机会,满足人们的受教育需求,体现教育公平和人本关怀。因而,服务经济和人本关怀就构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此,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想模式应是兼顾服务经济和人本关怀两大功能,且综合价值最大化的动态平衡模式,其中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发展理想;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
  
  
  
   教育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不断追求理想、塑造未来的事业。教育理想是教育的希望所在,是教育追寻的目标所在,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1][2][3][4][5]。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理想必须将其放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基于职业教育构成各方的诉求,才能比较准确地对其发展理想进行描述。在此观点下,基本上可以归纳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职业教育与社会个体的两类直接相关关系;把职业教育放到教育系统中分析,则有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系,及职业教育自身内部的关系。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理想可大致表述为,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能够尽可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个体的受教育需求,协调与其他类型教育及自身内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
  
   人才按类型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类,每一类人才在层级上又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这就是所谓的“四型三级”人才构成体系[6]。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的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其中,技能型人才突出表现在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上,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技术型人才则是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基于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上述区别,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应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所设专业基本涵盖地方产业门类,并具有衍生、组合、深化发展的功能,以灵活、及时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专业构成的动态需求。二是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模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该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需求,通过劳动力市场上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求状况来表征。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力具有自由流动的特征,因此在考察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地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状况时,必须将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开放性特征考虑进去。三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有合理的规模比例,这个比例取决于地方产业的构成及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由于产业构成、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自动化程度处于不断变化中,因而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的比例关系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但总体上对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即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二、满足个体受教育需要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本质遵从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知识传授和思想教化,培养符合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需要的社会公民,这是从教育产品提供者的角度对教育本质及其功能的描述。如果从受教育主体的角度来看,教育具有获取知识、形成和提升技能、塑造价值观、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功能。实质上,教育供求双方对教育本质及功能的描述统一在教育过程中。正如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教育家黄炎培所说,“职业教育目的:一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二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三是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7]
   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表述,更多的是关注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再进一步促进受教育者就业、乐业以实现其谋生的目的。这种表述投射出职业教育过程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传授的侧重及从业谋生目的的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当教育回归到人本关怀的本质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要改变仅仅聚焦于社会需求层面、经济发展需求层面的传统思维,从人的“个体需求”、“个别差异”、“多元价值”和“终身教育”等层面去建构职业教育发展概念[8];改变职业教育只注重培养人才的工具属性,丰富其关怀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内涵;改变把受教育者作为劳动力市场需要的生产工具去塑造,将职业教育看作是“生存教育”的旧观念,树立受教育者是积极能动地参与教育过程,是有着全面发展需求教育主体的新思想,把职业教育深化为“生活教育”。
   因而,发展满足人的教育需求的职业教育应该从两个方面考量:第一,职业教育向社会成员提供的教育机会是否能够满足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这主要表现为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供求关系、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及职业学校空间布局的平衡问题;第二,职业教育产品内涵是否符合受教育者的需要,表现为职业教育者的教育思想,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评价等与受教育者需求的符合程度。
  
   三、效能结构最优的职业教育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9]。从耗散结构理论来分析,职业教育系统正是这样一个耗散系统,即职业院校的建立和运行需要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财、物以及有关政策资源,这些资源和能量(统称为负墒)进入系统后,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进行架构、组合,促使具有非线性关系组织实体的职业院校在远离平衡的状态下实现有序运行,同时输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科研、咨询等产品和服务。
   从系统能效利用的角度看,系统组成各要素之间的衔接越紧密,系统结构越优化,负墒在系统内传递的效率就越高,内耗越少,触发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涨落所要求的负墒阈值就越低。用该理论指导职业教育系统结构的优化,达到以较少的社会投入产出较多教育产品的职业教育发展目的。耗散结构理论下,理想的职业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能够及时、准确感知获取系统外信息(如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劳动力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的机构、机制及途径,以科学谋划职教事业的发展,并有助于提高输入系统负墒(人才引进、教学设备设施完善、校企合作等)的质量。二是职业教育子系统——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衔接顺畅,负墒在职业教育系统内传递时内耗低,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率高。三是职业教育及其子系统具有良好的自适机制与调节能力,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同时,促进系统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比如,校本课程的开发、师资的校本培训等。
   有研究认为,五年制高职是最为高效的职业教育。原因在于,在这种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形式中,其课程、教学、实践、管理等的安排、设计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很少出现脱节、重复、冲突等教育资源浪费现象,因此是效能结构最优的职业教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分别设置的办学体系,在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就是职业教育结构优化、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双方衔接得好坏既影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特色的体现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又不利于中职吸引力的提升及其改革发展[10]。此外,科学合理的衔接机制还具有调节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比例的作用,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与层次协调起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动态需求,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系统整体的效能最优。

  
   四、符合现代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
  
   关于“教育”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按照一定的要求培养人”[11]。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因此就催生了对应类型和层次的教育,这些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就构成了现代教育体系。从“教育”的词义分析,“教”是指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适应世界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表征着教育的自然属性和工具属性,是教育“质的规定性”;“育”是指通过思想观念的传播与宣扬,塑造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服务导向,表征着教育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从“教”与“育”的内涵来看,构成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各类型、各层次教育中“育”的内涵指向是一致的,即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民性,而“教”的内涵和属性则有所区别,一般可分为“学科教育”和“术科教育”。“学科”(discipline)的英文解释为“branch of learning”,即知识系统(包括自然科学系统和社会科学系统)中,按照学问性质而划分的领域或门类[12];“术科”的英文解释为“subject or course in military training or physical training”(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技术性科目[13]),主要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以职业、岗位等划分领域或类型的技能技巧(skill & technique & artifice)。可见,学科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力求体现知识构成的系统性,对应于普通教育,而术科教育是以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有着明确的职业指向,对应于职业教育。
   人才可分为科学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类,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同等重要、不可相互替代的作用。从其培养过程——“教”的内涵分析,科学型人才是学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工程型人才是以学科教育为主、术科教育为辅的培养目标;技术型人才是以术科教育为主、学科教育为辅的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是术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可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与奠定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生产和建设更是休戚相关。因而,只是类型之分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不应该是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的主流教育与非主流教育、优等教育与次等教育的错误定位。而且,在后现代知识观看来,知识有多种类型,既有以言传性特征为主的学科知识,也有以默会性特征为主的术科知识。理想的职业教育既要鼓励学生“做”(doing)与“制作”(making),也要强调理论教育,使学生学会思考,从而使职业兴趣接近科学和学术的观念世界[14]。职业教育如果能够真正从其“质的规定性”——“教”的本质上提高质量,从而在教育系统中争取并保持应有的生态位,那么不仅其能完善和发展自身,同时也推动教育体系的发展和现代化。
   此外,现代教育体系是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全体社会成员发展需求,具有“开放、公平、创新、优质”特征的,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目的的教育体系[15]。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指向性,决定了它的“开放”特征,即密切关注社会人才需求,努力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温家宝总理说:“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人人的。只有把职业教育办好,才能真正使其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因此,体现公平的现代教育必然包括且有赖于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下,牢固树立学生是教育主体的理念,尊重、保护、激发学生的创新性。优质的职业教育是能够向社会提供类型丰富、层次合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这既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完善和更新,师资队伍、学校管理人员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也要求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
   总之,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想模式应该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职业教育在满足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同时,与大教育系统的其他子系统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使得自身在教育系统中占有合理、稳定的生态位;组成职业教育的各子系统(初、中、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高效、节约化运行,相互之间分工明确、衔接紧密,向社会提供层次丰富、专业全面、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的职业教育产品。
  
  参考文献
  [1]季爱民.教育的理想及价值追求[J].高教探索,2005(3):61-62.
  [2]黄启兵.教育理想:必要的乌托邦与危险的乌托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5-8.
  [3]徐书业.论人类教育理想的三次转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13-16.
  [4]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10):3-8.
  [5]邓艳,朱方长.教育理想与人的全面发展[J].教育导刊,2004(11上):12-14.
  [6]尚元明,朱新生.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及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50-58.
  [7]柴宝林,王晓辉,包图雅.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7(1):26-27.
  [8]马庆发.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现代价值与行动策略——兼论职业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3):22-25.
  [9]王晓松.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影响职业院校和成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要素[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9-11.
  [10]史秋衡. 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想与政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9):29-34.
  [11][12][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91.1547.1269.
  [14]陈解放.知识观转型与职业教育理想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4):5-8.
  [15]蔡继乐.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现代教育体系——北京市教委主任姜沛民谈北京教育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1-03-25.

上一篇:借鉴德法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下一篇: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