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广大研究者多年的努力,抗细菌中药的研究迄今已取得很大成就,发现了许多中药具有抗菌作用,并开发出一些中药产品应用于临床,为防治感染性疾病做出了较重要的贡献。回顾几十年来抗细菌中药研究的历程,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笔者认为也存在几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现就此谈谈粗浅看法。
1 进一步提高对抗菌中药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几十年来,广大研究者对中药的抗菌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几乎筛选了所有的中草药,发现数百种中草药和一些方剂对某些细菌具有抗菌作用,并确定了其中部分中药的抗菌有效成分,还将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或有效成分制成了制剂,用于临床防治感染性疾病,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中药成分复杂,难以确定其抗菌有效单体化合物;阐明中药的抗菌机制比较困难;多数中药或有效成分的抗菌活性不强,在体内可能难以达到有效的浓度,其疗效也不如抗生素及化学合成抗菌药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抗菌中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由于微生物的变异、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某些宿主自身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迄今仍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有些难以彻底控制;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某些地区的流行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甚至引起某些地区的恐慌或震惊(如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疯牛病等)。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微生物感染的患者约有1600万人,约占死亡患者总数的1/3[1]。因此,防治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仍然是医药领域长期而艰难的工作。目前,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及化学合成抗菌药物虽然不少,但耐药菌株日趋增多,且由于某些药物易引起过敏或不良反应较大等原因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所以,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已引起国内外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关注。中药抗微生物的机制是多方面的,有些中药的直接抗菌作用虽然不强,但进入体内后可通过其他机制发挥抗感染作用,2003年我国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非典型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亦提示加强中药抗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抗菌中药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其研究工作。
2 加强抗菌中药复方的研究
目前,抗细菌中药的研究多局限于单味药,对复方研究不够深入。自古中医多用复方防治疾病,其中一些方剂治疗细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有些至今仍在临床应用。复方虽然由单味中药组成,但其治疗效果并非各单味药的简单相加。中药的抗菌作用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有些方剂中的各种单味药虽无明显的抗菌活性,但将其组合后的复方对某些微生物感染则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其增强机体的抗菌免疫功能有关,这也符合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调整观念。而研究这样的方剂,单纯靠体外抗菌试验往往得不到准确的结果,必须利用动物细菌性疾病模型进行研究。所以,今后对临床证明确有疗效的方剂,除体外抗菌试验外,还要加强利用动物细菌性疾病模型进行复方的研究,从整体水平上判断中药的疗效。
3 深入开展中药抗菌有效成分的研究
现阶段,抗细菌中药的研究多局限于水煎剂和粗提物的水平上,从中提取出有效单体化合物并确定其化学结构的为数不多。中药在体内抗菌作用的机制是多方面的,有些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发挥抗感染作用,有些则是直接抑制细菌繁殖或(和)杀灭细菌。直接抑制细菌繁殖或杀灭细菌的中药,在体内必须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才能发挥抗菌作用。所以,今后还要进一步从确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或方剂中提取出有效成分,将有效成分制成制剂用于临床,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另外,还要确定中药抗菌有效化合物的化学机构,为进一步将其进行人工合成或改变其结构,提高抗菌活性奠定基础。
4 加强中药与抗生素或化学合成抗菌药联合抗菌作用的研究
目前应用到临床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对一些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使其抗菌作用受到影响;②有些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较强,患者较难耐受;③有些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明显,患者难以接受;④有些广谱抗菌药物长期应用易引起菌群失调,甚至发生严重的二重感染;⑤有些抗菌药物易引起过敏反应等。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使一些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已有报道表明,一些中药能调整机体的状态,增强机体对某些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降低其毒性或/和增强其抗菌作用[2-3],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应发挥我国中医药的优势,加强中药与抗生素或化学合成抗菌药联合抗菌及防治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利用动物细菌性疾病模型,寻找对不良反应较大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具有增效减毒、防止菌群失调或过敏反应、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作用的中药或方剂。利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抗菌活性强的优点,同时用中药降低其不良反应或增强其疗效,使两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为中西药联合治疗细菌性疾病,特别是一些严重、顽固或慢性感染奠定基础。2003年,我国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非典型肺炎比单纯用西医方法治疗效果好,充分说明此方面研究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5 深入开展中药抗菌机制的研究
探讨中药的抗菌机制是抗菌中药研究的难点之一。明确有临床应用价值中药的抗菌机制,在更好地应用其防治感染性疾病、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研发新的抗菌中药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抗菌机制非常复杂,由于某些中药含有几种抗菌成分,所以,一种中药常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菌作用。几十年来,业界对某些中药的抗菌机制进行了一些研究,证明有些中药可通过抑制细菌呼吸或不同代谢环节、抑制细菌蛋白质或核酸的合成、抑制细菌产生致病物质或干扰其作用、拮抗或破坏细菌毒素、破坏细菌的超微结构等方式发挥抗菌作用[4],但这些研究多数不够深入。所以,今后要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确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中药,深入开展其抗菌机制的研究。
6 进一步开展中药抗菌实验的方法学研究
研究中药抗菌作用药效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大方面。前一阶段,在抗细菌中药研究方法学上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是:①在体外试验方面,研究方法常常不够规范(如使用培养基的种类及其含量、接种的菌量、接种细菌后结果判断的时间等),导致有些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差;有些试验用的细菌种类及株数偏少等。②在体内试验方面,利用动物感染性疾病模型研究的较少,而体外研究较多;一些进行动物体内试验的研究,所使用动物模型的种类也少;有些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病情较重,难以体现中药的疗效等。
在抗菌药物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应引起注意的问题,如研究同一种中药,由于实验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致病特点,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单纯利用某种细菌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抗菌中药并不能完全反映其疗效等。所以,今后一方面要加强中药体外抗菌试验方法的标准化研究,并扩大供试菌的种类和株数;另一方面,应根据中药的抗菌谱以及临床应用等情况,注意扩大细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种类,并选择较敏感的指标进行研究。同时,还要根据中药治疗疾病的特点,进一步研制新的适合中药研究的细菌性疾病动物模型,尤其是慢性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1] 关洪全,韩晓伟,雷 萍,等.试论中医药高校加强病原生物学教学的意义与措施[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154-155.
[2] 蔡衫衫,李建春,关洪全.四君子汤与氟康唑对深部念珠菌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1,19(5):451-453.
[3] 魏振装.中草药抗感染作用机理探讨[J].四川中医,1991,(4):17-18.
[4] 贺新怀,席孝贤.中药免疫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