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高中论文 >> 高中数学 >> 浏览论文

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4年09月10日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学习不能只限于被动接爱,死板记忆,更应该自主探索,主动实践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以课标为方向,以考试说明为目标,精心备课,精编学案,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学习不能只限于被动接爱,死板记忆,更应该自主探索,主动实践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以课标为方向,以考试说明为目标,精心备课,精编学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高效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如何提高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下面笔者从教师的备课及授课来阐述。
  一、落实《数学课程课标》,课堂高效的保障
  1.钻研课标,确保课堂高效方向。《数学课程标准》是方向,《考试说明》是目标,有了目标与方向,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有目的、有针对,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如果没有目标,脱离方向,教学必定会犯方向性错误。
  比如在教学函数时,函数的单调性从“了解”升为“理解”,反函数问题只涉及指数和对数函数。增加了五种具体的“幂函数”,注意“三个二次”的问题,更加突出了函数的应用。与旧考纲有了很大变化,如果你还在仅仅练习反函数的题目而把幂函数一带而过,你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因此,我们时刻要以《数学课程课标》为方向,偏离了方向的授课注定是无效的。
  2.精心备课,确保课堂高效内容。在备课时,教师要着重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及难点,按课时划分,形成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对重难点的分析、突破措施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涉及的问题要以能调动学生思考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动手动脑;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要详细;选题要精,有助于学生思考,多给学生讨论、交流、发言的机会,使学生兴致高昂地进行学习,使教师的引导、帮助作用切实得到发挥。
  3.精编学案,确保课堂高效实施。导学案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复习效果的有力凭借。学案的编制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的高效,学案划分为“学习目标→预习指导→合作学习→典例研究→当堂训练→能力提升”,这样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增强了操作性,提高了学案的利用率,提高了课堂效益。
  二、实施小组教学,课堂高效的途径
  1.分组排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实行“三三制”,即由前后六人为一组,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根据学生成绩共同安排,合理搭配,保证每小组每科都有学习优秀者又有相对较弱的同学,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本组学习最好的学生担任,也可由本组学生民主选举,因为组长在本小组中比较重要,他可以组织本小组形成一个团结的小集体,带同本组同学共同进步。小组内学生可以两两结合,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合作交流。授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典型例题让学生充分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地位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充分发挥数学小组的作用,在小组研究中解决问题,交流心得,获得体验。作为引导者、帮助者的教师要适时进行巡视,及时对小组内的个别问题进行点评、帮助、引导。
  3.展示平台。在经过交流讨论后,小组可以展示并点评在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点评、拓展,并对其中的规律性知识进行总结。此环节要限时高效,可进行抢答,声音洪亮,记录规范。
  4.测评环节。学生在掌握了例题的思路与方法,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后,我们要进行限时训练即导学案的当堂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当堂点评,对学生为掌握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形成笔记,加深印象。
  5.巩固训练。针对学生易错题型,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限时训练并上交批阅,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易错题型就会有深刻的认识,对知识的巩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学生通过讨论、小组评价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使数学课堂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下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现在还处于实践和探讨阶段,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研究、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从而将这一学习模式的优势最大发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和探讨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学会了学习,提高了效率,高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数学课堂变得高效。另外,小组合作中的合作和竞争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下最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杜玉坤,《关于“合作学习”内涵的再思考》,《广西教育》
  2.殷向东,《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微》,《教育实践与研究》
  3.茶春霞,《数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之一——小组合作学习》

上一篇:高中数学新课标课堂创新
下一篇:高中数学微课程初探高中数学微课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