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数学文化贯穿整个高中课程,并渗透在数学教学内容的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数学文化教育,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探讨和研究的内容。作者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谈谈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渗透数学文化 意义 途径
一、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印象就是做不完的练习题和数不清的公式和定理,感觉数学枯燥乏味而又抽象。其实这是因为学生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例如:在讲解定理、公式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轶事,讲一讲他们发现这些定理、公式的情形。这样就能将枯燥、抽象的定理公式和故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偏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当前,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学生的数学素质就体现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上,具体就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创新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严谨性,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及以后的工作中都受益匪浅。
3.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文化不只是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家的故事,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了解和掌握的。它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综合能力,才能在学习中亲身体会到。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具备积极合作的态度、独立钻研的精神,而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理解和应用数学文化解决问题,进而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学生一旦具备一定的数学文化,就会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勤于动脑和动手,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和别人交流合作,分享资源和学习经验。如此,学生就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学习知识,真正体现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1.在概念理解中渗透数学文化。学生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都是从了解数学概念,把握好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和外延开始的。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就要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例如:在讲解三视图时,教师可以将其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相联系;在讲解直线和远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在讲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瓮中捉鳖、守株待兔、画饼充饥”等成语与之对应,帮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2.在知识生成中渗透数学文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以及这些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文化。教师要在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和研究轨迹进行再现,让学生随着数学知识的发展领略当时数学大师们的思考过程。例如:在讲解“多面体欧拉公式”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大数学家欧拉传奇的人生,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付出的艰辛,以及其严谨治学的态度。然后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完善自己的数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
3.在数学史的选讲中渗透数学文化。教师在选讲数学的历史发展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数学文化渗透。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伴随着数学史伟大成就和耀眼光环的也是崎岖的道路和重重的危机。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家的成就和奋斗历程。例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华罗庚的解析数论,杨辉三角和祖冲之的“圆周率”等。数学史的选讲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经历的坎坷曲折,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牺牲精神和科学精神,激起学生探索和研究数学的兴趣,鼓舞学生勇攀数学高峰的斗志。
4.在数学应用中渗透数学文化。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是了解数学文化的最好体现。例如: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储蓄理财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应用数列的方法加以分析;在彩票的购买上,学生可以利用概率计算出中奖的几率,提醒自己理性消费。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切实地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数学文化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总之,数学文化是数学的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获益良多。
参考文献:
[1]王康喆,赵艺川.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2]任素梅.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方法[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