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以教材、与教材配套的资料为主要课程资源,以教师的语言、板书、音响为主要教学媒介,以教师讲解作品的相关知识、播放音乐、学生聆听音乐为主要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情境单一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音乐鉴赏感受不深,理解不全,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策略。那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审美情境,渲染艺术氛围
兴趣是学生主动、愉快学习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哲理性言辞无不是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而富有艺术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蕴含的独特的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
课例1:《高亢的西北腔》——学生一进教室,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大荧幕上黄土高坡的图片,耳朵听到的是王宏伟的《西部放歌》,在这样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下学生一下子从江南来到了大西北。这时有学生就会说:“嗬!那里真是千沟万壑啊!难怪这歌声这么高。”有的说:“那里的歌好像叫信天游。”还有的说:“有个叫阿宝的,就是唱这样的歌的。”看来学生们已经进入状态了,这时教师再介绍西北的民歌就顺水推舟了。
课例2:《神童莫扎特》——如何让学生一下子对这个几百年前的音乐家产生兴趣呢?我想,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有情感共振。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我就从流行歌曲开始。我播放S??H?E的歌曲《不想长大》,再播放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播放时并不向学生说明这是谁的作品)。
生:这两个曲子很像。
师:到底是别人引用了S??H?E的作品,还是S??H?E引用了别人的作品呢?
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来了,他们都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师介绍这个曲子和作者。
情由境生,一定的环境或情景是情感的催化剂。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关注物态环境布置,渲染音乐情境
教学环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的课堂生活的组成部分,当学生置身于音乐环境中,他们会更好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一般而言,教学环境分为两大类:一是物态的教学环境,二是师生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了民主、互动的师生心理环境的创设与营造,而忽视了对物态的教学环境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来装饰音乐室,使物态的教学环境与音乐内容有机融合与沟通,就有可能放大环境的渲染功能。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联想,在逼真的氛围中理解音乐的本质内涵。
例如,在让学生欣赏《十面埋伏》时中,笔者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按其意蕴去装饰教室,将教室营造为一个楚汉之争的古战场。同时,通过教室内桌椅摆排、学生座位的变换以及教具、道具的充分利用,有效地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最后两段“项王败阵”与“乌江自刎”中所表现的苍凉、悲哀与明朗欢快交替的情绪,教学中,笔者又引用了李清照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并展示教学挂图,力求图文并茂,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两个乐段中“明朗欢快”的情绪是为了表现楚霸王项羽的最后英姿以及后人对项羽的较高评价。这节欣赏课引用了古诗意境来营造、装饰教室环境,利用与音乐内容相关的古诗教学挂图帮助学生增进对乐曲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树立起音乐教室的环境也是一种丰富的课程资源的观念,较好地用好这一营造艺术氛围的载体。
三、突出媒体合理运用,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只有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融入音乐情境之中,从而接受音乐的熏陶,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使得音乐情境的创设如鱼得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音乐的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相对应、相协调的教学情境,选取恰当的音乐背景、合适的图片、动画、照片与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手段系统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还原、再现作品情境,体现音乐的形象性。如在教学歌曲《蒙古人》时,笔者首先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无比辽阔的大草原上,有着奔驰的马群、洁白的羊群和愉快劳作的人们;蒙古包中飘出袅袅炊烟,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同时响起了蒙古马头琴悠扬的琴声……在这种极具蒙古特色的旋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感受音乐的兴趣,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音乐形象与情感,使他们打心底里喜欢这首乐曲。
四、强化音乐实践活动,展现音乐情境
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也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而情感体验通常是要借助活动而培养、获取的。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其中,表演是最为直观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使观众听不懂表演者的语言,也会体验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因为演员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形体语言艺术,使观众在听不懂语言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形体语言而掌握演员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情节。
五、创设问题情境,以境思情
如在欣赏《中国歌剧》时,我开始先以设问导入:“同学们听过歌剧吗?”回答都没有听过,当我唱起《北风吹》时,同学们一起想到并说出是《白毛女》片断。接着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白毛女》的影像,让学生说一说歌剧是怎样的一个概念,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导入了所要学习的歌剧。正是通过类似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搜寻、发现、探索、解决过程中,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交融,成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再如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单元中,我首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通过播放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以及藏族同胞去布达拉宫朝拜等的影像片段,抓住学生的视线,将学生的思绪吸引进来,让学生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位置、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中认识、理解。教师可用下列话语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的文字、语言,而且大多能歌善舞,在他们聚居的地区流传了大量颇具特色的民歌和舞蹈音乐。下面,我们来聆听几首不同民族的作品。”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主题下,教师可直接切入对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朗松》等内容的欣赏。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学要素之一,这就要求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是赋予音乐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关键之举。在情境中学习音乐,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全面达成音乐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