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高中论文 >> 高中语文 >> 浏览论文

考生,切不可大意失荆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1年03月17日
“语文考试开卷,可以带许多资料,可以大抄特抄……”如果在开卷考试伊始存有这样的侥幸心理,还可以理解,开卷考试进行了几年之后,还寄希望于此,就大错特错了。   开卷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语文真

“语文考试开卷,可以带许多资料,可以大抄特抄……”如果在开卷考试伊始存有这样的侥幸心理,还可以理解,开卷考试进行了几年之后,还寄希望于此,就大错特错了。

 

开卷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语文真实能力的机会,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开放。有人说我是开卷的“始作俑者”,把抄袭之风带进了严肃的中考。“始作俑者”是实,但绝没有助长抄袭之风。2001年,我在准备实施开卷考试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回避“大抄特抄”的现象,这也是开卷试题的命题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你在研究命题人,命题人也在研究你,他能让你轻易地“大抄特抄”么?果真如此,那开卷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不喜欢学语文,原本就没有学语文的好习惯,平时不读书、不积累、不思考,以为开卷可以一抄了之,那我要告诉你,不妨看看几年来宜昌开卷考试的试题,虽然题目并不陌生,现成答案却一个没有,你在哪里抄?你怎么抄?你抄什么?

 

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克服消极的“应考”心理:

 

一是该记的不记,该背的不背。开卷考试免去了死记概念术语、分析结论之苦,死背“标准答案”之弊,绝不是什么都可以不记不背。不要以为考试时一翻一抄就能大功告成。读一篇文章,不会思考,不会概括,不会表达,面对题目,昏昏然,手忙脚乱地东翻西抄,这文章还读得下去么?那些精美的古诗文名句名言,本应熟练背诵,随口吟出,如果让它躺在书堆里,对于你,不过是一些陌生的文字符号,你纵使眼花缭乱地翻个遍,寻个够,也是无济于事。

 

二是心存侥幸,尤其是作文,企盼在带入考场的作文资料中寻找“救命草”。我们看到,有不少考生在考场上不停地翻阅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作文选,苦苦地寻找“抄点”,在宝贵的时间里进行毫无意义的“拼装”。结果是拼来拼去,文章没有了灵魂,甚至离题万里。其实,命题人在作文题上采取的反抄袭的“对策”比你要精明得多,作文题前(后)那段提示和说明文字,就是绞尽脑汁的反抄袭“对策”,你只能按这段文字的要求行文,哪能让你的抄袭幸运得手。

 

三是不认真读题,看到题目中熟悉的字眼就动笔。开卷考试,命题人不会轻易给你留下有现成答案可抄的空间,必然会在似曾相似的题目表述上作一些必要的限制,那些表述文字,或对回答内容,或对答题角度,或对答题语言,或对答题格式,或对书写字数,均有较明确而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就是给分点。自然,要求不会成为你的审题障碍,但必须细心读懂。为什么每次考试后,有的同学感觉不错,结果却不乐观,恐怕就是未按要求作答,答案走样了。如2006年中考作文,是给市(县、区)长写一封信,要求很明白,要结合本地的建设、发展提出建议,可有的考生只看到“写信”二字,提笔就反映自己的家事,希望市长帮助解决。虽然信写得感人至深,反映的事情也真实可信,可此信非彼信,阅卷人除了对你表示同情,又怎能不顾评分标准而给你一个好分呢?这就是考试的残酷,怪谁呢?

 

开卷考试给你提供了有利的展示平台,你可以读得更好,写得更精彩;而不是为你创造取巧的机会,让你不学而获。考试的时间是不变的,题量是适当的,需要多少时间读,多少时间写,多少时间思考,多少时间组织语言,多少时间检查,多少时间查阅资料,命题人都要精打细算,虽不吝啬,也绝不恩赐。考试时,如果一头埋在资料堆里,东瞧瞧西望望,如刘姥姥之进大观园,看傻了眼,瞧走了神,搅乱了思维,放跑了时间,还会有好的结果吗?

 

我还要提醒大家,不要“反弹琵琶”,一味“求异”。开卷考试的开放题有所增多,许多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题目,考的是思维的灵活与创新,但绝不是可以尽唱反调。考试有严肃的导向作用,它必须体现主流价值观,在是非问题上它不提倡与主流观点“反其道而行之”的表现。如“愚公不应该移山而应该搬家”之类的话题,平时议议无妨,考试去议则大为不妥。如有一年中考,一考生在谈纪念大作家托尔斯泰时表示,为什么要纪念,他又不是刘德华。这位考生崇拜刘德华没有错,但在考试时,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就错得不小了。

 

中考是严肃的,命题人严肃地命题,有严肃的要求,我们就应该严肃地对待,严肃地作答。考生啊,切不可大意失荆州。

 

上一篇:语文老师要修炼内功
下一篇:毫厘之差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