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值得认真思考、探讨。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场事关大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要率先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师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中的“三个面向”,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坚实的物质条件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依法加强城乡教育费附加的征收与管理,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创造性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优化结构,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生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业,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造就了一批政治素质高、知识渊博、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出全面合格的新型人才。
其次,要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完善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引人竞争机制,吸收优秀人才从教。在中小学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对于不胜任教育事业的人员要限期达标和转岗分流。
四、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大纲要求开足开全课程,克服重主科轻副科思想,教学方法上要摒弃“注入式”、“填鸭式”,采用“启发式”、“分层目标教学”、“主动参与教学”等新型现代教学方法,尽量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上动脑筋;教学评价上要改单一的书面考试为笔试、口试、实践考核并重,变百分制为等级评估,变单纯的期末考试为过程系统评估,并且要加强德、智、体、美、劳的评估力度,使教学评估更具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领导高度重视,政府行为到位,更新观念,优化教师结构,健立健全教育评估体系,更需要一代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教育奉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