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体育教学的现象,部分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没有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工作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敷衍现象,教育教学方法陈旧,不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笔者从事多年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一直坚持将体育学科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不断创新教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以身示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潜移默化,注重渗透,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不能光靠空洞的说教来进行,而要结合课堂常规、教学内容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过程进行。一是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常规的严格管理,如严格执行点名制度等,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服从领导的好习惯。二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育。教师要善于紧扣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开展拔河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可以锻炼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跳跃接续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等。三是结合突发事件进行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教师如果加以启发引导,抓住教育契机,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活动或比赛中,有的学生摔倒后,顾不得疼痛,爬起来继续投入活动或比赛。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可以激励学生形成坚强勇敢、奋力拼搏的精神等。此外,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要举止文明,言行一致,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身教胜于言教”。
二、面向全体,创新教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授课质量
在教学中,我坚持面向所有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领悟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满足各种类型学生的发展要求,激发学习兴趣。我在编写教案时兼顾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关注优等生,更加关爱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对优等生适当增加内容、提高训练难度,相机进行提前教学;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在训练方法、难度上适当降低要求,发掘并予以肯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激发上进心。教师要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重要的理念,转化后进生和培养优等生同等重视,帮助后进生通过努力,最终达到体育大纲要求,使全体学生都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许多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学生获得的基本是体力、技能,在原理理解和情感体验上明显不足,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发展特点,选择“启发式”、“质疑式”等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手脑并用,学到了技能,也明白了道理,学生还可以在其他的体育实践中做到触类旁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法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对枯燥的体育常识学习,也能够做到“乐”学。例如中长跑是体育教学中相对难教的部分,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教学时采用结合球类活动法,让学生在跑步中运球,并分组比赛,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成效。
三、紧扣教材,以身示范,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
体育课任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审美观教育,充当了学生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角色,那么教师本身也成为学生的审美范例。教师言行举止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要注重言教身教,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用积极的心态、高尚的品性、文明的言语、热情的态度、美观的态势、得体的仪表及高超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激发兴趣,注重参与,在体育教学中培养运动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为主的现象,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被动地学习体育,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对体育学习产生厌倦的态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体,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五、构建载体,改革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特长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还要充分发挥体育课外活动的作用,引导学生依据计划和自身爱好进行体育活动项目训练,教师提供必要的示范指导,充分发展学生特长,并得到有效提升。课外活动组织可以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依据活动条件、学生爱好,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体育活动项目训练。可以采用单项俱乐部等形式开展活动,各项目俱乐部由项目特长生牵头,教师全程开展指导,帮助学生选择训练方法、难易程度、练习对象,创设自主、积极的练习氛围,帮助学生处理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