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处理信息的意识;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是我们小学计算机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提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挥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
对于小学生进行常规的知识介绍,键盘的功能与操作、指法的姿势与练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已被教师说得晕头转向了,更何况26个字母的排列以及一些功能键的作用。如果老是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单调无味,从而慢慢地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有所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不愿练指法了。如果要求学生指法正确,十个手指按规定的姿势用起来,多练一段时间,他们就难以坚持了,感到索然无味,原有的积极性不断下降。面对着现实,寻找适合小学生特点的CAI软件,如《金山打字2006》、《快快乐乐学电脑》、《英打练习》、《趣味指法》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他们看到屏幕上不断跳出的英文字母,就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使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提高,如果你打错字母或速度跟不上,电脑会鼓励同学们“努力”、“加加油”等话语,如果正确率高,成绩突出,电脑又会夸奖同学们“你真行”、“好棒啊”等等话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节课就很快地过去了,可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成为生动活泼的输入字母比赛和速度比赛了。通过这种方法的练习,同学们就百练不厌了。
二、寓教于乐,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所以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电脑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我经常利用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强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是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逐渐有些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字母打靶游戏、趣味迷宫、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答题过关、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们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知、和学习的功能。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十分有限,因此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行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三、注重操作,促进学习兴趣持久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四、组织竞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电脑的基本功能就是计算和辅助教育,如果能把一些数学中的难题通过计算机去解决,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通过数学教学辅助软件,让学生做些题目,使学生从实际中体验到了电脑的本领真大,计算速度真快,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学生中结合学生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让他们通过CAI辅助软件做一些趣味性题目。通过这一软件的辅助学习,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也有更多的兴趣。大多数学校从三年级已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可按年级与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小比赛。比如:看谁打字快、看谁排得好、看谁完成的质量高,这样可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如指法练习,指法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学好了对熟练操作计算机有很大帮助,但不少学生讨厌枯燥无味的输入,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可使用一个类似游戏的教学软件,让字母动起来,敲击相应的字母键,敲对了就得分,敲错了就扣分,最后以得分高低判断输入的速度和输入的准确程度。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练习了指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削弱了学生上网的欲望,真正把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五、变换形式,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良好课堂环境氛围的创建,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释放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注重全面教育和发展学生。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淡化教师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交换想法,使其忘却师生界限,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能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敌意和对抗情绪,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总之,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电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并且更新速度飞快,所以学习电脑知识一定要紧跟时代,紧跟潮流。学校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持之以恒,有所收获。同时,计算机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充分把握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培养出适合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