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小学生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在学习、实践、思维等方面都具备自身的个性特点,而只是限制于教室与机房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较难实现理想的效果。为此,学校需要多样性地处理和设计计算机教学的环境,例如,实施信息化的设计与改造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计算机教学环境,以便于小学生学习和操作计算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新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又如,在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创设一种立足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环境等。总之,这一系列的策略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及信息技能。
二、拓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事实上,计算机技术这门课程牵涉比较多的边缘性学科。为此,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来讲,不但应注意到计算机学科的文化性,而且也应当注重计算机学科的工具性,可以说,它不但是一种文化课程,而且也是一种劳动技术操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还能够将它充当其他课程的工具。根据我国当今小学计算机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将小学计算机学科的“文化性”淡化,而注重其综合性,并且也需要将计算机文化课程跟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辅助教学间的界限淡化。如此对于顺利地进行计算机技术教学非常有益,也能够推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能够使计算机设施的应用效率提高。例如,小学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能够跟美术教学相联系,设置美术鉴赏课程,通过计算机技术容量大的特点为学生呈现美丽、流畅的图画,不管是国画大师的作品,还是素描画家的创作,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教师以这种方式实施教学,不但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有关课程的技能与内容,而且在应用计算机的实践中创建了对计算机的感性认知,以及提高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趣味性和通过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技能。并且,教师还能够跟音乐等课程相联系,从而使得综合性教学的范围扩大。
综上所述,小学计算机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以及拓展,是计算机文化与信息技术的实际需要,并且也是小学计算机技术教学的关键性目的。接收、研究、处理信息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质的根本,换言之,就是让小学生懂得学习的方法,进而使自身学习的理论内容能够在实际中灵活地应用,以及获得自身综合信息素质以及信息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张翔.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