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科学 >> 浏览论文

在实验中引领学生学习科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1年02月22日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1.实验的必要性

          

科学课中的有些常识是没有必要用实验来解释的,但是有些就是必须用实验来证实的。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2.实验的多样性

 

学生们都有好奇心,都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都爱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也往往让学生打开了科学大门的钥匙。所以,要引导学生亲自感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充分体现做科学、体验科学、感受科学、领悟科学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常常抓住我们身边的一些科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生长与变化》这一单元时,我一改常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菜园、养殖专业户家里、来到小树林…….让学生去观察、使学生发现科学广泛存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并且在教学《养小鸡》这一课时,我鼓励学生亲自饲养,天天去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这样使学生感受了动物的一般生长过程,也使学生与小动物建立起更深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更加珍爱生命,与小动物和谐共处的感情。当然,光只用眼睛看还不行,还要有不同的观察方法,如摸一摸、闻一闻、对比观察等等。在教学《凤仙花》这一课时,我利用媒体同时展示凤仙花、芍药花、牵牛花、狗尾草,让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观察这四种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认真地观察,对这些不太熟悉的同学也得出了结论,相同点: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不同点:各个器官的外形特征都不一样。

 

3.实验的开放性

 

实验教学并不是约定俗成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材料或方法产生同样的科学结论,这就体现了实验的开放性。如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可以用手电筒和三片中间穿有小孔的纸板来做,也可以用蜡烛和一根塑料管来做。

 

4.实验的严谨性

 

(1)明确目的

 

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说的白一点,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以《磁铁的力量》这节课为例,在做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实验前就要向学生说明做这个实验就是要研究磁铁能吸铁,各部分的强弱是不一样的,要学会比较。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

 

(2)设计实验

 

此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猜想时可不让学生接触材料,这样做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开展思维。在做具体实验时才让学生接触材料又有引发学生实验积极性的作用。)如在教学磁铁的力量的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猜想一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吸物体时,与被吸的物体的距离又没有关系?然后讨论一下学生们打算用哪些实验材料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有的组猜想磁铁能吸大头针、钉子、铅笔盒。有的小组猜想磁铁能吸硬币。有的组猜想磁铁与被吸物体的距离又有关系……这也为学生下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真正做实验埋下了伏笔。

 

(3)明确任务

 

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以《磁铁的力量》为例,要仔细观察磁铁到底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等等。另外还可以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 明确结果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在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中,当看到实验现象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表进行小组讨论,整理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到“液体受冷时体积收缩,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结论。

 

(5)应用结论

 

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在教学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所以,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即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上一篇:科学教学中要发挥区域优势
下一篇: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