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及评后学生修改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四重四轻”问题。
一、重“写”轻“改”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多写多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教师一味地追求“多写多练”,只能使学生写一篇丢一篇,写作水平不仅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反而还会加大学生的作业负担。因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多写多练”,还应及时组织学生对作文进行“多改”。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能达到“多练”的目的。
二、重“笼统批语”轻“习作分析”
翻开学生的习作评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晰”“中心不明确”等笼统而模糊的教师批语。试想,小学生看到这些批语后,怎么能明白什么是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中心明确呢!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尽可能对学生的习作多作分析,写一些习作修改方面的指导性评语。
三、重“包办”轻“参与”
习作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讲评时,许多教师总是“我评你听”,很少主动让学生参与到习作的讲评中来。这样的讲评只能反应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习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却得不到及时的指正。因此,笔者认为,最佳的习作讲评方式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作讲评中来。
四、重“头”轻“尾”
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往往只是看看,并没有形成主动修改的习惯,这使教师的讲评成了“无用功”,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未得到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后,应督促学生对习作进行及时修改,这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有效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