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九期 投稿QQ:546427774 1027630087
卷首
走出语文教学“有知无情”的误区 马瑞秀
课改探微
对话式教学的发散思维引导 戴风暴/4
构建立体多元的语文校本课程 韩西利/5
让高一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周汉君/6
让美洋溢在语文课堂 季春青/8
语文素养与语言意识 李宇泽/9
与语文共舞 让思维飞扬 刘 波/11
孔子教育思想与语文素质教育探究 卫雪利/12
因课而设情境 李明钢/14
语文教学低效性分析 凌华英/15
语文教学 从“趣”起程 刘丕旗/16
运用现代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 姜胜平/17
语文教学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误区 李长青/18
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王泉珍/19
语文课堂教学的四种方法 柳小利/20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讨 杨胜利/21
课标课堂
古诗鉴赏五步法 方菊云/22
借助多媒体教学例谈 陈建红/23
课后练习的优化处理 张 燕/24
抓住要点 化难为易 金琼琼/25
幽默——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冯常荣/26
信息化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浅析 王利斌/27
加强预习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张汉松/28
浅谈《范进中举》的对照与对比手法 李 涛/29
以问题为诱导实施长文短教 保世华/30
快乐和谐的语文课堂谈 翟秦霞/32
效益,何以流失? 李艳华/33
在思辨与读写中传承先哲的智慧 屠宏琴/34
语文活动课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常小红/36
也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文基惠/37
让课本剧焕发异彩 张秀苇/38
以文学鉴赏法教学《望岳》之探析 汪芳喜/39
教材新解
《与朱元思书》美点探析 赵万宏/41
试解《大铁椎传》 林 克/42
《苏武传》中对比手法的妙用 孔 芳/43
《过秦论》与《伶官传序》之异同 康吉波/44
意气奔波 激荡人心 郭军平/45
阅读与养成
“四步走”提高阅读能力 高广民/46
小议小说教学 王贤明/47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摭谈 周德威/48
比较阅读法在《哀江南》教学中的运用 杜光娥/49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三法 王 芳/50
从《道士塔》看文化散文阅读 张本良/51
课堂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 刘 瑾/52
准确把握散文的思想和情感 薛莹慧/53
阅读文本价值的选择 赵 福 赵佩琴/54
阅读教学实践探微 陈模英/55
“精彩段落研讨、辐射”教学法简介 王 腾/57
智慧语催开“智慧花” 贺亚红/58
诸子的智慧 任晓歌/60
写作新探
作文教学“三步走” 党建利/59
各师成心 其异如面 王迎军/61
真心体验 真情为文 孙玉忠/62
运用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冯 梅/63
想象思维在记叙性文体中的运用 曾一鸣/64
谈写作能力的应用 郭训湖/66
写好记叙文三注意 李 静 寇洁/67
装点语言 妙笔生花 吕小宁/68
利用常规训练积累写作素材 李正华/69
挖掘练笔资源 提高写作能力 张 洁/70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马 宁/71
语文沙龙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水平的实践 王晓燕/72
“以绰号代人名”属于借代还是借喻 卞正东 宋建华/73
涩涩青果 耐人咀嚼 姚丽娟 刘 丽/74
孙犁“荷花淀”文学特色之影响因素再探 王绍凯/76
朦胧与感伤 童晓云 陈 晨 魏莼/77
《论语》一则释义匡补 吉文斌/79
《我若为王》的理趣 兰小云/80
上海与新加坡中学母语教材结构比较 张 迎/82
新课改实施与文学课的有效阅读 王红莉/84
成语积累的方法 赵爱玲/86
对《师说》两个注释的商榷 路炳荣/87
漫谈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陆 鑫/88
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和谐发展 唐 军/89
考评论坛
写好高考作文的策略 喻冬燕/90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题模式简析 高志伟 王保理/91
语文教学既要以本为本,又要拓展外延 安育民 冯丽铭/92
探析诗歌鉴赏答题的规范步骤 陈 刚/94
答好高考“古诗鉴赏题”的方法 李军怀 张荣芳/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