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5年07月29日
【摘 要】联想是一种发散思维,它是对类似事物产生类比想象面形成的,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联想,不仅可以开阔解题思路,而且可以使问题变的容易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数学
【摘 要】联想是一种发散思维,它是对类似事物产生类比想象面形成的,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联想,不仅可以开阔解题思路,而且可以使问题变的容易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数学转化思想。
【关键词】数学教学;联想能力;培养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类比性的学法指导,达到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自主,合作探究之目的。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联想能力培养呢?
1. 创设类比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善于创设类比性的情境,寓理于情,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热情从事学习与思考,从而展开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设置情境问题时,从思维逻辑上是连续的,环环紧扣的,例如,我在培养学生思维由二维空间思维向三维空间思维拓展时,采用了如下的联想教学方法:
(1)提出问题,显现生活背景。问题:一次会议有十人参加,每两人握手问好一次请同学们计算共要握多少次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两人握手开始计算握手次数,然后依次增加到三人、四人、五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并记录握手次数,亲身体验发现规律。
(2)适时归纳,确定方法。教师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中,适时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让其代表展示其解决过程与方法。然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归纳总结,参加会有M个人,每个人与其余人都可以握手(M-1)次,这样可握M(M-1)次手,但两两互握手两次,按实际要求,两两只能握手一次,故M个人互相握手共可握1/2M(M-1)次手。
(3)联想拓展,推广普及。利用上面的这种思维方法,联想发散,可拓展到数学中许多类似问题的解决,如:M 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多少个交点?由同一端点出发的M条射线,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角?不在同一直线的M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直线?多边形的对角线有多少条?等一系列问题。
至此,学生创造性地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构建了二维空间思维,初步确立了联想思维的核心是归类联系,拓展引伸。有了一定的收获,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理解深化,引伸探索 如果说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最高表现,则联想思维应该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有根据地将思维引向深处,广处。让他们的思维发散于不同的方向。
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后,教师应该设置连续性的,一环扣一环的生活实例问题,诱导其思维向二元化、三元化的方向发展。
问题1.利用联想思维的方法计算并推导你家地板砖组成正方形的个数。
问题2.利用联想思维的方法,计算并推导魔方中所有大大小小正方体的个数。
以上教学过程,从情境到质疑,步步为营,环环紧扣,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内容,组织他们小组讨论,积极探究,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保持深厚的兴趣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处于一种积极探究的知识,寻找答案的状态之中,不断地在解决问题中进行联想,促进学生思维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主体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习惯,为正确树立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问题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会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例如: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2倍时,有如下一些途径:(1)作短线段的二倍线段,证明二倍线段等于长线段;(2)取长线段的一半,证明一半的线段等于短线段;(3)如果长线段是某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取斜边上的中线,证明斜边的中线等于短线段;(4)有四个以上的中点条件时,考虑能否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等等,当然对这些途径,都应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寻找。
4.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思维活动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开发。教师应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有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5.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们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