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初中论文 >> 初中数学 >> 浏览论文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分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6年01月07日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是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重视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的全面教学活动。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教学,是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重视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的全面教学活动。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能力 教学效能 有效教学
  
  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对各阶段学科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对教师知识教学和能力教学提出了新标准。作为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将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素养提升、品质养成的有效教学活动作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和内在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围绕新课标内容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究,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我在教学活动中,也对有效教学活动进行了尝试和探究,现将自身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进行陈述。
  一、抓住数学知识的“趣”,创设问题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动探究的重要内生动力和积极情感因素。良好学习情感的形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数学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在积极情感的作用下,工作的效能是平常条件下的3―4倍。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学生主体特性的有效激发,紧贴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发展最近区”,将数学知识生活性与学生认知规律发展性进行有效结合,设置出能够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火花”进行充分点燃,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思想基础。
  例如在一次方程组教学时,我抓住学生认知特点,向学生设置了如下趣味性数学问题:“明朝程大为所著算法同宗内有这样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一百馒头一百僧(一百个和尚吃一百个馒头),大僧三个便无争(大和尚每人吃三个馒头),小僧三人分一个(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馒头),问大小和尚各几个。’请你算出他的答案?”又如在“概率”知识教学中,我设置了如下现实性问题情境:“小明外出游玩时,带了一件棕色、两件淡黄色上衣和一条白色、一条蓝色长裤,他任意拿出一件衣服,正好是淡黄色上衣的概率是多大?”这两个生活性数学问题情境的设置,都是我在认真分析教材、抓住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有效地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学习内在特性的激发,同时又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抓住数学习题的“活”,提供发散性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数学教学可以说是问题知识的教学,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可以采用问题的精炼方式进行有效的展现。数学知识以其内涵的丰富性,向人们展示其学科知识的独特魅力,数学问题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要抓住数学问题知识内涵丰富的特性,设置出能够包含多种知识内容在内的典型数学综合应用问题,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从不同方面进行有效探究,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在函数知识教学时,我根据函数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先设置了如下综合性应用问题:“已知二次函数y=x-kx+k-5。(1)求证:无论k取何实数,此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都有两个交点。(2)若此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x=1,求解析式。若(2)中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与y轴交于点C、D是第四象限函数图像的点,且OD⊥BC于H,求点D的坐标。”然后我让学生结合问题内容,采用不同解题方法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既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又使学生对函数知识与一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内容的密切关系有了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掌握,促进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抓住学生主体的“动”,扩大探究性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对象,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要求、开展的教学活动、选择的教学方式、设置的解答问题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选择的。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特性更加明显和强烈。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内在能动性,进行适当的引导,改变过去“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灌输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活动,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进行问题感知,主动地进行问题分析,积极地进行问题解答,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懂得“为什么”和“怎么办”,从而实现动手实践效能的有效增强。
  如在三角形知识复习课教学中,我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三线合一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等方面的知识,向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性问题:“如图1,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求证:AF=BF+EF。”“已知:如图2,AF平分∠BAC,BC⊥AF,垂足为E,点D与点A关于点E对称,PB分别与线段CF,AF相交于P,M。(1)求证:AB=CD;(2)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方法基础上,进行课后小组探究活动。我在下节课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再次提升奠定基础。
  总之,新课程下的有效性教学活动,不仅对学生知识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品质等方面提出了明晰的要求。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新课标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创新教学方式,重视能力培养,从而有效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下一篇: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