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会计审计 >> 浏览论文

岗位的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检讨与改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3年05月11日
论文摘要:高职会计专业强化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满足岗位用人需求。但综合实践教学环节面临企业消极、资料不公开、疏于严格管理、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考核不完善、无法满足会计岗位需求等难题。因此,要积极改进高

论文摘要:高职会计专业强化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满足岗位用人需求。但综合实践教学环节面临企业消极、资料不公开、疏于严格管理、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考核不完善、无法满足会计岗位需求等难题。因此,要积极改进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以岗位为目标,创新综合实践教学方式;加强综合实践教学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以岗位招聘为标准,构建综合实践成绩考评体系。基于会计岗位,创新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就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论文关键词:岗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社会经济实体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能否在人才市场招聘岗位上获得一席之地,决定了办学的教育组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否适应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调查结果表明,众多企业在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上都是以岗位来选人、招聘人才的。社会经济实体对高职会计人才的岗位要求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上要重新审视、不断检讨、不断创新。高职教育应以会计工作岗位为指向,在综合实践教学上严把毕业生“出口“关,向人才市场输送客户满意的人才“产品”。 
  一、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检讨 
  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 
  1.综合实践教学环节面临企业消极、资料不公开难题 
  (1)企业会计资料不公开。企业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经济业务数据作为企业的秘密不愿意对外透露。学生在实习中,根本无法接触到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的财务数据,如主营业务收入、产品成本、职工薪酬等各项经济业务记录。 
  (2)企业在面对学生实习时带有消极性。由于企业会计资料的保密性规定,企业会计人员(企业会计实习指导教师)不敢违背企业会计工作纪律,不愿意向学生透露经济业务相关记录,也不会告诉学生真实的企业经济业务数据,[1]使学生在实习中无所适从,实习中经济业务核算不完整,不能如实地记录所发生的经济业务。 
  (3)实习中学生无法独立顶岗进行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岗位是定员设置的,学生实习顶岗操作必须用一定的时间占有其岗位。但是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忙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甚至害怕学生实习毕业后挤占这个会计工作岗位。 
  (4)企业岗位人员数量限制,众多实习学生得不到顶岗操作。一般企业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在3~10人之间,而实习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左右,在会计实习岗位分配上不能满足人数上的需要,更谈不上实习岗位轮换。 
  总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学生在综合实践教学中还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得到本专业技能上的真实操作。 
  2.综合实践教学疏于严格管理,忽视了管理能力的培养 
  (1)少数学生联系到了企业会计岗位工作,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零散事务。企业会计人员忙于自己的工作,指导学生技能操作时间几乎很少,同时岗位技能业务操作只能完成某一个方面,缺少会计专业岗位技能的全面掌握。 
  (2)相当部分学生从事非本专业的实习,实习工作偏离了会计专业技能操作内容。由于学生实习是分散在各地,学校教师无法到学生实习单位督促检查,实习单位又不愿意承担管理学生工作,因此,学生实习没有得到有效管理,没有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保障。 
  (3)大多数学生实习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习过程中,把顶岗实习只看成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管理能力的提高。 
  3.综合实践教学毕业考核不完善,无法满足会计岗位需求 
  (1)毕业论文写作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讲缺少一定的写作能力,毕业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选题不准、选题意义不大,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2)模拟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进行会计业务核算,趋同性太强。由于在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同一企业、同一经济业务资料、甚至同一数据,没有得到严格的业务技能训练、真实顶岗、岗位轮换,其模拟毕业作业考核无法达到不同会计岗位胜任的要求。 
  (3)毕业答辩环节缺少权威性,采用封闭式答辩,毕业学生“出口”把关不严。各类人才市场招聘会上出现的极端化现象足以说明,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应聘学生,面对本专业岗位需求缺少信心,也达不到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条件。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实体对各类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部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多数不能真正从事各类会计岗位工作,只好应聘到非会计专业岗位工作,甚至还有的会计专业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以岗位需求为指向,积极改进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各种经济实体面对人才市场上的各类人力资源,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快速转变为我所用的人力资本。作为高职院校理应顺从这一社会人才需求,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 
  1.以岗位为目标,创新综合实践教学方式 
  (1)修正综合实践教学计划,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的编制要突出会计岗位实习的整体性,面向社会以岗位为实习对象,改变过去以企业为实习对象的做法。在教学计划上要围绕企业会计十种岗位的分布,安排好学生的定期岗位轮换实习;在岗位选择上每一种会计岗位都能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实习时间编排要做到科学、够用。
(2)构建实习岗位群,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制。实习岗位群就是以每一种会计岗位来安排实习单位。由于实习学生达到几十人,甚至百人,只有一两家企业是不能够完成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任务的。学校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励社会经济实体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为学校提供各种会计实习岗位。同时高职院校也要深入企业落实够用的实习岗位,可以为社会经济实体提供会计岗位招聘的预备应聘人才或定向合作培养人才,进而争取到实习岗位。实习岗位群的建立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难的问题,也能实现会计专业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完成会计所有岗位的轮换顶岗实习。 
  (3)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顶岗实习,在实际运作中要体现灵活性。由于建立了实习岗位群,学生在一家企业实习的人数只有2人左右,减轻了企业承受能力的负担,打消了企业会计资料的泄密顾虑,在顶岗实习上便于指导学生操作。当学生在同家企业一个岗位实习时间完成,可以到另外一家企业岗位去实习,也可以在原企业换岗位继续完成实习。 
  这种以岗位为目标的综合实践教学方式,能够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尚未走出校门就能具备企业会计各种岗位的操作技能,促进这一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快速转化。 
  2.加强综合实践教学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高职综合实践教学地点要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之中,无论是学校的合作企业还是学生个人联系的实习地点,都要严格执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进行“岗位教学”,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1)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按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要求实习学生遵守工作时间、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得从事会计专业以外的活动。入厂实习前学校要和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合约,确保学生的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的完成,对于不服从实习单位管理、没有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不能纳入毕业实践环节考核之中。 
  (2)定期巡视督查,保证综合实践教学秩序正常。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强化综合实践教学管理,学校要派专人深入到学生实习企业进行巡视检查,保证学生在本专业实习中有岗可上,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实践技能。对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和所在企业沟通,及时加以解决。 
  (3)重视实习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企业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在综合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注重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联系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能向企业管理者反映、提供各种经济信息。 
  3.以岗位招聘为标准,构建综合实践成绩考评体系 
  企业岗位用人需求条件应成为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践环节考核的金标准。 
  (1)综合实践环节成绩考核要体现综合性。高职院校综合实践环节考核要突出会计岗位特点进行全方位考核,真正全面检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所掌握的经济业务核算能力。首先,对学生综合实践过程考核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实习报告,取代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实习报告写作要由指导教师精心指导,按照写作要求来完成。其次,模拟多家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作为毕业作业,要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有关数据进行差别化处理,经济业务数字不能千篇一律,防止相互抄袭。在考核上既看经济业务记录的准确性,又要看经济业务处理的完整性。最后,在顶岗实习考核上要同企业会计核算部门协作,由企业会计核算部门给出每一名学生在岗实习操评。由于在实习中会计岗位技能操作是轮换完成的,这样就必须对学生各个会计岗位实习进行详细考核。如每一种岗位业务核算是否掌握,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岗位轮换是否全部完成等。在此基础上,要对实习报告、模拟作业、顶岗实训给予不同的权数,综合定性、定量出每一名学生的综合实践考核总成绩。 
  (2)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答辩要突出权威性。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答辩要依据学生综合实践过程考核成绩来进行,要求成绩在60分以上方可进入毕业答辩环节。学生答辩的最终目的就是看其是否能够胜任会计岗位工作,是否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首先要组成具有权威性的会计专业答辩委员会,要“请‘企业考官’,使学校产品的使用方企业有发言权。”[4]会计专业综合实践答辩委员会应由学校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教师、企业在岗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组成。其次,学生答辩自述部分要包括实习报告、模拟作业、顶岗实习三部分内容,并向答辩委员会提交这三部分书面材料。答辩委员会成员就其三方面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和提交的综合实践过程书面材料,对学生综合能力给予评价,给出毕业总成绩。由于企业参与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考核和答辩环节,真正保证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出口”质量,就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实体对会计工作岗位的用人需求。 
  (3)立足“岗位教学”,检验综合实践教学成果。高职院校要对走上会计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定期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选若干名已在会计岗位工作的毕业生为样本,对他们就业后能否适应所在单位会计岗位工作的情况进行走访,看其会计岗位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能否得到发挥。对于调查中搜集到的毕业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以便对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不断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各类经济实体提供符合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的合格人才。 
  总之,基于会计工作岗位创新高职院校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就能满足社会经济实体对会计专门人才的各种需求。

 

上一篇: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浅谈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