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品德 >> 浏览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6年11月08日
【摘 要】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推进,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现阶段的教学仍然有很大的缺陷,因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相对应的课文具体内容来随时对课堂内容进行
【摘 要】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推进,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现阶段的教学仍然有很大的缺陷,因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相对应的课文具体内容来随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变动,以此来搭建一个依托儿童现实生活的课堂。这不仅仅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国有些地方对“品德与社会”重视度不够,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态度也不严谨,忽略了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有的学校甚至省略了这门课程。本文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品质能够有所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对策
前 言
“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是用来帮助中小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道德品格的,它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人。这一学科承担了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好公民的责任,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的研究教学现状,提出合理化的改革政策,能够有效的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水平,进而优化小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小学“品德社会”教学现状
1.学校不够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不够科学。应试教育是这一现象的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很长时间,要想彻底摆脱还需要很长时间,多数学校仍然一味地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不重视;对教室教学效果的评价时仅仅依靠片面因素,没有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细致的评价,也没有考虑到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其他因素;教学过程中没有关于“过程与方法”的考察,也缺少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管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很难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无法更深一层的认识自己。
2.教师的不专业化以及缺少积极的引到作用。多数小学教室团队中都没有关于从事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专业的教师,他们没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只是因为学校需要这种老师,所以才不得已从事这个学科,他们不擅长这门学科,这就使得整个小学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队伍更加的不专业化。正因为这门学科学校不重视,教师队伍不专业,即使有教师从事教授这门学科,但是学校将这门学科作为考查课,没有更加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无法参与到绩效考核中,更加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有限,老师又不能积极的调动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让学生在课堂有所收获,甚至是产生厌倦心理,拒绝上课。
3.教学脱离实际生活,缺少教研活动。因为课程开展的教研活动太少,当遇到这门课程时,不仅学生不懂的应该怎么进行,就连老师也有可能搞不清课程的基本环节,有的老师就将品德与社会课当做了语文课进行讲解,太过于在乎对于文章字句的理解,而忽略了生活实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大大的违背了课程学习一开始的目标与计划,不能按照儿童的逻辑思维加以引导形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所有的教学几乎都是偏于一隅,无法将课程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融合在一起。
二、改变“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建议
1.重视学科,合理分配教师资源。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结合教育教学和素质教育教学,将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和语文等学科同等对待,并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因为从某中意义上来讲,这门学科主要是讲思想教育和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能力相互结合,为了以后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造就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
学校要转变固有的陈旧思想,不可认为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可有可无,认为其实辅助学科,要转变认知,改变以前教师资源分配随意性,要采用专业老师进行课业学习辅导,大力推广这门课程,根据学校自身情况适当的加以调整,努力教学。
2.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任教能力。学校应该多多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对教师进行学科的教材考评,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学生以诚相待,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着教学科研的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化小学理念,自我调控能力强,时刻与时俱进,多反思勤动手,在研究自己所学知识的同时拓宽自身知识,将学生品德教育和教学相互联系在一起,便于教学。
3.健全教研制度,激活课堂。为了促进品德学科教研顺利进行,合理的教研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对应的教研制度。
首先,分析学校教师团队的工作特征,合理分配时间,不与其他学科发生时间冲突,将学科纳入综合素质考评中;然后要选择工作热情,有责任心的教师领导开展教研活动,明确目标;最后就是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具体的研究课题,并且人人积极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去,做到学习研究方向明确,结果正确。
结束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更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一大典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课内外相互结合,让课程回归到实际生活中,不断的改进教学手段,让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廖定洪.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2.
[2]林湛.试析《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2009.
上一篇: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法探析
下一篇:新时期下小学品德课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