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许多公开课都是借班上课,正式上课前,会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学生做沟通,这其实就是课前的准备性活动,有时候我们也称之为“课前谈话”。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从自己执教过的几次公开课或比赛课,从几个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课前谈话,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昨夜江边春水生──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通分》时,我和学生开展了下面的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晚会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节目《千手观音》,请欣赏。
师:好看吗?你们喜欢它什么?
生1:画面很漂亮。
生2:她们的动作整齐。
生3:她们是一群聋哑人在表演。
师:一群聋哑人,在无声的世界里,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的训练,给大家带来了这么精彩的节目。你们佩服她们吗?
生:佩服。
师:老师相信,在今天的课上,你们的表现也会和他们一样精彩,有信心吗?
生(齐):有。
这种课前谈话,主要是站在沟通师生关系的角度所做的。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没有太多的时间磨合。本例用大家熟悉的“千手观音”舞蹈中的聋哑人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通过谈话,学生的注意力由原先对陌生环境的关注过渡到谈话内容的关注,紧张的情绪就能得到缓解。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的: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学生的兴趣好比江水,课堂中学习的内容、难点就好比艨艟巨舰;当兴趣提高的时候,什么困难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二、直挂云帆济沧海──直接引入新课
教学《走近小灵通》时,我和学生开展了下面的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关注过电视广告吗?这里有一个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知道这是什么广告吗?
生:脑白金。
师:再来一个,“读书轻松一点,考试胜人一筹”。
生:脑轻松。
师:“打多了不心疼,打久了不头疼。”
生:小灵通。(板书:小灵通。)
2004年,小灵通作为很常见的通讯工具,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我以小灵通话费计算为依托,设计了一节小数乘法复习课。怎样引入“小灵通”这一话题呢?我设计了“利用广告语猜商品”的课前谈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样的课前谈话,站在引入新课这一角度来设计的,常常以新课的课题为依托,在活动中逐步揭示本课的课题或与之相关的内容。
三、未成曲调先有情──暗含教学难点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和学生开展了下面的谈话。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抢椅子》。听说过吗?
师:我们挑选6名同学来玩这个游戏。(逐一点6名同学)下面的同学是裁判,每次淘汰的同学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播放音乐,然后暂停,连续玩3次,淘汰3名同学。)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游戏只能玩到这里,这3位同学获得了比赛的胜利,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师:3位获胜的同学,请你们相互击掌,祝贺一下自己的胜利。
学生两两击掌。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发现,他们在两两击掌时,总有一个同学是空闲的,能不能想到一个办法,让三名获胜者一起击掌。
学生尝试,其他同学观察是否是三人一起击掌。
“抢椅子”的游戏看似与上课无关,但游戏快结束的时候,当画面定格在三位同学同时击掌时,无关的游戏却让学生头脑中留下了“围”“首尾相接”的印象。当课堂进行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这一环节时,游戏给学生的印象,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难点。这样的课前谈话就是以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方法为依托,“靠船下篙”,只是感悟并不点明,具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味。
课前谈话不是提前上课,不能讲授知识;也不能哗众取宠,一味地讨好学生。我们不能为了形式而谈话,课前谈话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走近教学内容,让谈话富有思维的深度。科学的、艺术的课前谈话,是一堂课成功的奠基石。一节好课,从课前谈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