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数学课堂的灵动序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3年07月08日
课前谈话是稳定学生情绪的“镇定剂”,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催化剂”。一、激发兴趣以游戏、比赛、聊天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知识,是孩子最感兴趣的。
课前谈话是稳定学生情绪的“镇定剂”,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催化剂”。
一、激发兴趣
以游戏、比赛、聊天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知识,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教学二年级(下册)《乘法》口算时,教材的主题图是“大象运木头”,教师安排了如下谈话。
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谁愿意来模仿一下小动物的声音或动作,让大家猜一猜呢?
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模仿。听得专注,猜得用心。
师:老师也喜欢一种动物,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
学生迫不及待地揭晓答案。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今天的课我们就从大象说起。
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轻松自然地引出主题图上的主角,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
二、找准基点
学生的学习必须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因此,课前准备活动要努力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教学二年级(下册)《加法估算》一课,教师安排了下面的谈话。
师:学习数学就要和“数”交朋友。老师给你们一些提示,板书:接近200。你恩那个猜猜这个数是多少吗?
学生大胆猜测:202、204、205、198、199……
师:观察这些数,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生:404接近400,105接近100……
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每个数都接近一个整百数。
以猜谜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估算的世界。
三、情感渲染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马虎、粗心。特别是简单的计算等,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导致错误连篇。在教学《减法的复习》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数点引发的悲剧》的故事。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宇航员科马洛夫和家人告别的时候,叮嘱12岁女儿说:“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在茫茫的太空中科马洛夫的宇宙飞船坠毁了。
这种典型事例的情感渲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改变情感态度。
四、真诚沟通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积极主动主要体现在参与的程度上,即是否认真倾听,是否大胆提问,是否积极参与交流等。在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我的课前谈话是这样展开的──
师:你们平常回答问题是给谁听的?
生:给老师听的,给同学听的。
师:既然是说给所有人听的,你需要怎样的表达呢?
生: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让所有人都能听明白。
师:那听众们干什么呢?
生:要认真听,思考说得对不对,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师:是的。在回答完问题时,可以问问大家“我讲清楚了吗?”“有要补充的吗?”
教师通过谈话,营造了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对交流和倾听的认识更加充分。
五、巧设坡度
学生对于有些知识的认识需要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而这样的生活经验可以在课前活动中加以激活。例如,教学六年级《倒数的意义》,为充分理解“相互”含义,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如下的交流。
师:相雪是于娜的同桌。于娜也是相雪的同桌,她们两个互相是──
生:同桌。
师:你理解我,我理解你,我们互相──
生:理解。
师:在数学里也有很多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直线1是直线2的垂线,直线2是直线1的垂线。
生2:6是3的倍数,3是6的因数。
……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互为同桌”出发,从感性上理解“互为”的含义,为接下来准确理解倒数的意义作好铺垫。
六、渗透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领会了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课前进行有针对性地谈话,可以巧妙地渗透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数学思想。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我是这样和学生谈话的──
师:今天在课堂上,你发现有哪些变与不变的事物呢?
生1:教室变了,人没有变。
生2:上课的老师没变,多了些听课的老师。
师:在数学里,也有一些“变”与“不变”的东西。
课前谈话中的“变”与“不变”,与三角形的形状变化而内角和不变有着内在的关联。带着这样的思想,可以很自然地进入到对三角形内容和的探究中来。
课前谈话的主要价值在于为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投入,因此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