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初中论文 >> 初中数学 >> 浏览论文

素质教育与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育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5年03月16日
 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中学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又不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种方法教学,经过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已经出现分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初三学生,而要尊重学生

 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中学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又不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种方法教学,经过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已经出现分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初三学生,而要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如何通过“分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当代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克服一律化教学要求所带来的弊端,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因此,我们萌生了“分层、分类”的思想,并在实验中逐步形成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客观必然性和科学性的较系统的认识。2010年9月,我校数学科组在初三级开展课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育》实验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分层教学”对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测试等方面,谈谈认识和做法。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学情”,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操作模式的统一体。在应用中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共同发展。②变通性原则。学生分层是一个相对动态过程,不可固定化。分层是为因材施教,促进最大发展。③互补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好各类学生活动,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实现各种学习形式的功能互补。④发展性原则。各层知识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要对同类课程的各层目标逐步提高,使分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充满活力和积极发展的过程。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宗旨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提高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信息量的增加,人的个性越来越强。学生也不例外,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因素等许多条件的不同,学生之间无论是智力还是非智力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如果在初三数学教学中仍不顾学生水平、能力的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授课,特别是上复习课,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加重学生的两极分化。为了协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各学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生活状况和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甚至很大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共性,忽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往往也存在这种情况。
  基于以上原因及背景,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必然要面对不一样的学生群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照顾到优等生,又要照顾到中等生及后进生。这就是下面笔者要展开的话题――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分层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
  分层备课是要求把学生进行分层,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差、中、优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30%、50%、20%。
  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隐性分层。隐性分层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C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A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优、中、差层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安排作业时,教师亦可分三类作业,每组学生在完成本组的任务后,可自由地做其他组的作业。以此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尤其是C组学生,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可开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难题征解等活动,不断拓展其思维空间,发展其个性特长。
  二、分层教学的核心和重心――分层上课
  分层上课大致可以分为分层施教、分层提问和分层练习。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A、B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C组学生学有余味。
  提问分层,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以便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A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对A、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A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题;C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   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C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比如九年级课本P53复习题22,复习巩固题要求较差层次的学生掌握,综合运用要求中、上层次的学生掌握,鼓励较差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掌握。
  三、分层教学的检验和反馈――分层测试
  分层达标检测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实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对分层次教学的建议
  不可否定,分层次教学有利也有弊。“利”在有利于因材施教,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优秀人才;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成为可用之才,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弊”在教学难度增大,管理难度增大,教学成本增大。然而权衡利弊,利大于弊。教师要想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分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密切与学生的关系,尤其是与班内A层学生的关系,设法满足A层学生的精神需要,给A层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注意保护A层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就是注重搞好这项教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即社会因素,主要是家长。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对开展分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给予充分的注重和合理的引导,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
  五、结语
  分层次教学符合初三数学教学的特点和中学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三数学分层次教学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初三数学分层次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降低“差生”率,提高及格率和优生率,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初三数学分层次教学可以控制学生的两极分化,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分层教学,它克服了饱受指责的“快慢班”教学弊病。与“快慢班”里程度差的学生备受打击受人冷落的情形截然不同,分层教学让这群学生备受鼓舞、重建自信,激励他们张扬个性、超越自我。对他们来说,情感的交流、自信心的获取,以及自主性的增强、创造品格的培养,等等,远比考试成绩的提高更重要,也更可贵。后者让他们眼前高兴,前者却让他们受益终生。

上一篇:初三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初三数学教学复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