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初中论文 >> 初中数学 >> 浏览论文

初三数学教学之感悟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5年03月16日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而中考又时刻在考验着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而中考又时刻在考验着我们每一位初中教师,尤其是作为初三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我们总是在追赶课改的步伐,每天在做这样那样的探究、这样那样的讨论,这些没有错,但我们是否有创新意识、有超前思想,由其是在课堂上,学生能否掌握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而不是填鸭式的进行知识灌输。新课程提出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作为数学也不例外。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反思、是感悟。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初三的数学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什么呢?

  一、探究内容要精选,教学方法要精心设计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大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但抽象的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合理,统一和谐,学生能自然清晰地去探究新知识,达到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应应该做充分的准备,探究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潜在功能,建立一个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通过对教材的加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才会乐学。
  二、学习的兴趣要培养,计算能力要提高
  数学的真谛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慨括。但目前很多初三学生认为,数学就是枯燥无味的计算,而计算又是衡量学生智力高低的标准,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积极地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相互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奥妙与体验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知识形象而生动的形成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学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到数学的力量,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述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简单地模仿记忆,机械盲目地运算。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三、基础知识教学要加强,拓展训练要适当
  “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考试的重点,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学生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才有能力发展。我们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引申、拓展,并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注意总结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方法。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的思想,具体的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等,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方法要总结,德育教育要渗透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中,学生只有领悟数学规律和思维方法,才算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渗透数形结合规律,对应规律,化归规律,函数与方程规律抽样统计规律,而且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板块,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每个板块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淡化解题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因此,初三数学讲解的例题要揭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我们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思维,并以这种思维去努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与引导,并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的创新学习品质。同时,我们必须要有较好的气质和较强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而且要善于总结思维与实践的体会,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的本质在于思维的充分自由,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见解。实际上,学生并不是知识信息被动的吸收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者,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用个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检验和批判,不同的人看到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善导学生发言,并根据学生发言,灵活机智地调整自己教学设计,因势利导地开拓教学,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人。

上一篇:初三数学教学六法
下一篇:对初三数学教学的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