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创设宽松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提升学生参与意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强化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初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三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善于质疑 实践探究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获得进步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受到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方法的影响,还受到学生学习欲望、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影响。初三年级是学生复习初中阶段知识、打好高中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学生初三学年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中考的成绩,与学生有着切身的利益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三年级教学中,要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充分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巩固学习知识,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已成为初三年级数学教师所面对的问题,我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创设宽松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浓厚兴趣。”初三数学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教学节奏快,学生压力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要完成较多的知识传授,没有往往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性,采取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沉闷,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是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重复的过程,是被动地进行知识探索活动,限制了学习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创设宽松、平等、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解释,学生提出想法时,教师应积极评价,让学生放松,敢于发表独到见解,产生自由和愉快的情绪。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是情感激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础,深入到学生中间,真诚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心声,做学生知心朋友,用师爱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情景激趣。要体现“生活处处皆数学”的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如,屋梁为什么做成三角形?房子为什么是方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量旗杆测出旗杆的高度等一系列趣题,让学生感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二、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提升学生参与意识
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统教学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学生思维受到压抑,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愿质疑。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教学方式,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质疑,把提问权力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教会学生质疑方法,诱发他们丰富想象,挖掘创造潜能,充分展现独特观点。学生能动参与学习活动,对教师教学效果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提升学生学习意识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体现学生自主性,创造学生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开展自由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让师生在争论中辩明事理,在讨论中接受新知,在交流中修改完善,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创新中提升思维。
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期旧教育理念影响下,经常采用的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双向互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例如在巩固联系函数概念知识时,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某市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的用水不超过10吨时,水价为每吨1.2元;超过10吨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吨1.8元收费,该市某户居民5月份用水x吨(x>10),应交水费y元,请用方程的知识来求有关x和y的关系式,并判断其中一个变量是否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我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在学生解题过程中适当进行指导,使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强化动手实践探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初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在研究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中,我让学生准备好可以折叠成圆柱体的平面图形,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动手探索圆柱体平面展开图,从中发现规律,探索问题解决的途经。这种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了数学知识由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转变,帮助了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提高了空间思维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三年级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把学生主体性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使初三学生学习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