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国际间的政治对话与贸易往来,世界范围的信息与技术传播,资源与教育的共享都是以英语为主要的传媒工具,外语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成为了外语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焦点。由此带来了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法、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本文笔者根据自己这些年来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领悟与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与传统意义上的初中英语课堂相比,现在的英语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与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毕竟我们教育与培养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知识本身,故而我们应从传统课堂上的关注知识改变为关注学生。知识也是为学生今后的运用而服务的,知识只是一个工具,而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念放在教学的首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自主地学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具体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探知精神,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我在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便积极践行相关的课程改革理念,如坚持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每堂课前,我都让学生说出这节课我们整体将要学习的知识目标,再结合学生自身能力与成绩说出自己的努力方向,这就给了学生一种暗示:既然都向全班学生公布了自身的努力目标,要是再达不到的话就不行了,于是他们就会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就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备课时更多地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很少考虑教学方式的革新,效果差便埋怨学生不够努力,而现在我的英语课堂更加注重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方向之后,学生自主学习,从中发现问题,力争在小组内解决,如果在小组内解决不了,再交到课堂上老师统一进行讲解,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我更加关注学生道德品行的形成,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教学手段上也开始逐步尝试主题性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策略,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了教学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并非教而会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因为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本质使英语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以学生为心”的教学是以语言学习规律为基础的,它把学生从被动引向主动,从消极接收引向积极参与。语言知识尽管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但语言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转化为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变为交际活动的场所。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应从传统“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使之清楚学习语言不过是应用,绝非为考试而学,要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英语,营造这种氛围为对于整个学期的英语教学起到统领作用。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听读,提高学生的接受性技能;通过说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定要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语言规则的能力。如果教师在处理教材语言点时只注意自己讲授,上课满堂灌或只是敷衍地、没针对性地点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缺少精心设计的课堂知识呈现(presentation),导入时不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注意以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在无休止的灌输中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英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必须以操练为前提。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操练才能有章法。操练的设计要体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习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注意选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操练中,教师要运用free talk,pair work,group work,report discussion。imatation,play a role等多种形式,要处理好“五要素”,即操练的面、操练的量、操练的方法、操练的层次、操练的双向性和多向性。教师要保证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操练,仅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是远远不够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图片、实物、录音、录像、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设计,创设情景,使操练材料图文并茂,声象俱全,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较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