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大学论文 >> 法学 >> 浏览论文

基于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法律课程教学改革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1月19日
摘要:文献检索课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因此拟从改革文献检索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入手,探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文献检索       信息素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

摘要:文献检索课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因此拟从改革文献检索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入手,探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文献检索
 
  
  信息素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有效获得专业基础知识,归纳提炼研究课题,乃至走出校门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所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所谓信息素养,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是指查找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它包括认识各种信息源、能够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意味着具有信息交流的能力、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基于信息素养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我们应当将其融入到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
  一、信息素养教育目标
  从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的情况来看,如澳大利亚的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纽约纽约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都有自己的信息素养标准。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2]。标准一: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二: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标准三: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标准四: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标准五:能欣赏信息并进行创造性表达。标准六:能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标准七: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标准九: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这九大信息素养标准,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各个方面,也是确定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九大依据。所谓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就是将这九大标准具体化为一些可以直接转化为行为能力项目。根据国内外一些专家的研究[3],本文综合提出十大能力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2)获取信息的能力;(3)处理信息的能力;(4)生成信息的能力;(5)发布信息的能力;(6)创造信息的能力;(7)运用信息的能力;(8)信息协作的能力;(9)信息批判能力(10)信息系统化能力。这十大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来进行,正是文献检索课教育改革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基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
  (一)改革文献检索课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理论知识
  1. 组建优秀的文献检索课教学队伍。文献检索课是一门融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为一体的技能和方法课,它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因此应该聘请具备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和计算机知识背景的教师做为文献检索课专业教师;同时也要吸收图书馆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充实这支教学队伍,为文献检索课相关章节知识的授课提供积极的支持与补充。文献检索课教师要和馆员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保持随时的联系,经常协商与课程相关问题,双方要达成协同教学模式,共同规划探讨课程方案,分享共同教学的乐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更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应该成为文献检索课的教育理念。文献检索课的目的应该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要将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且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的人。
  3.调整文献检索课内容。传统的文献检索教材内容大多偏重于文献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以介绍手工检索工具为主,如文献类型、检索语言、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各类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等,数据库检索、联机检索、网络检索内容偏少。由于目前设有文献检索课的学校大多都购买或自建有一定数量的网络数据库,如扬州大学就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等15种中文数据库和包括外文回溯数据库在内近30种外文数据库。因此,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在传统检索的基础上,增加机检内容,教师要细讲解计算机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及数据库的选择、检索表达式的结构、检索策略的调整等。其次,增加讲授重要数据库和典型数据库。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讲授些典型数据库和重要数据库的使用,突出重点、难点,以点带面,做到启发式教学。
  4.加强对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的检验。在开展文献检索课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注意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加强对学生的检查、评估,把教学效果作为检查学生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如:在教材方面应注意解决教材、参考书和习题配套的问题,加强教材研究,不断调整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使之适应当前的文献检索课的目标与要求。从管理角度上,要通过评估,不断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文献检索课体系的优化也必然在改革中实现,教师需要更加努力去挖掘和宣传检索产品以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
  5.文献检索网络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献检索网络课程符合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培养大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掌握信息资源利用技巧,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5]。文献检索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由专任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置,课程内容要以网页形式,用适量的多媒体素材来展现;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时安排、学习进度、重难点知识说明等,如安排专门课时,引导学生从Internet获取各种免费信息,要介绍优秀典型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各种免费电子报刊、免费电子图书、免费数据库的使用等等;专任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克服网络学习的困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文献检索课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
  1.利用图书馆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源的感性认识。 文献检索课教学初期,积极与图书馆合作,让学生了解专业信息资源在本校图书馆馆藏情况,增强他们对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学习的认识。为此可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分工合作,分别按图书(分专著类、教材类)、期刊(分专业期刊和综合类期刊)、报纸、工具书(包括索引等)、电子资源(分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互联网等)等信息资源类型到图书馆查找信息源,撰写检索报告,写明查找学科信息过程(如检索方法、咨询情况、信息资源的馆藏地点和分布等情况),最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与交流。虽然这种练习方式简单,但可以使学生在感性上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工作有初步认识,了解专业知识学习与图书馆的紧密联系,初步掌握在学校内查找专业信息资源的方法。
  2.上机实习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检索能力。文献检索课的实习与课堂授课密不可分。即讲授1―2种数据库即安排上机实习,然后再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解,然后再演示1―2个数据库的检索过程,再上机实习,如此反复,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习在检索课的课时安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至少要占1/3以上的课时,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检索一些课题,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检索,检索的具体步骤、方法和技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检索课题的能力。教师要布置典型课题让学生实习,主要是针对课题所做的资料查找工作,也有针对数据库使用的练习,实习过后让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3.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将科研工作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科研工作的内容、手段和目的融进教学,并鼓励学生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学生通过参加科研,查找学科信息资源,重点培养学生获取、分析、评价和利用学科信息资源的技能技巧,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科研课题内容,还要通过查找学科专业信息资源,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及前沿知识,并能将新知识不断整合到原来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能够接触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学生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交流能力。近年来,各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上网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校园网为文献检索课的网络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方式要实现网络化,即将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制成PPT等网络电子版,然后发布到校园网,学生可在教室甚至宿舍通过终端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布置作业,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等等。如扬州大学建有网络教育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将教学大纲、讲课教材、参考书目、学时、学分以及任课教师情况,实习作业等挂在网上,并让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检索课教学实现网络化,使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上网学习检索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网络教学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在小组内部,就自学的内容、作业中所遇到的问题、数据库的使用、其他课程学习中所遇到的资料查找问题等进行小规模讨论,然后再在小组之间展开大规模讨论。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网络教学提高班内师生交流的效率,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这无疑有助于数字化环境下学生信息交流能力的增强。
  结语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个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和基本生存能力。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改革并完善文献检索课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推陈出新,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信息实践,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文勇,杨晓光.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J].情报科学,2000, 18(7):612-613.
  [2]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learning.[EB/OL].2010-12-8,http://www.省略/ala/mgrps/divs/aasl/aaslarchive/pubsarchive/informationpower/InformationLiteracyStandards_final.pdf.
  [3] 游丽华.图书馆用户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73-174.
  [4] 黄晓斌.基于WEBCT的“数字图书馆”网络课程开发[J].图书馆论坛,2007,(1):1-4.
  [5] 花芳,孙平.《文献检索》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J].图书情报工作,2002,(7):32-34.

上一篇: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
下一篇:从船舶优先权的法律性质论其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