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信息技术课;自学;质量提高
一、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其社会应用的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日益显现出了它的新特点:一是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现,新的软件和硬件层出不穷;二是实践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演变成为一个丰富的、创造性的工具和环境的创设。三是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和整个社会都很重视,学习的起点极不平衡,学习的条件差别很大,学习途径也多种多样,信息技术的开放式教育初露端倪。四是课程开设投资大,电脑室、网络教室的建设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基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去传授知识,而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把信息技术课建设成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和刨造能力的最佳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1、深刻领会与贯彻“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绪言课中就提出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总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以后每一堂课都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解决好学仆么,为付 么学的问题,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 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的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对任务完成的评价可从多个角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充分应用赏识性教育,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如学生学做网页色彩搭配不行,但也许构图较新颖,也许能用一些好的技巧等。
2、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把握基础兼顾广度与深度。
教师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讲解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如病毒的讲解在上课时讲清其概念、特点、传授、防治,至于当前出现的一些病毒以及防病毒软件则可让学生搜集,用少量时间供其发布,这样既拓宽的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再如一些基本操作可精讲基本的,更多的让学生上机时发现,老师可以适时总结同学的发现,这样用利于学生对本知识点广度的掌握。
二、合理运用学习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增减。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不要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也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2、培养个别化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个别化学习并不等于不听教师授课,不进行相应的任务操作训练,而进行自由散漫地操作。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精讲一般性问题,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更多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会使用“帮助”系统。并利用局域网及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兴趣的倾向教学。如采用BBS 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或让学生针对个别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个别化学习的发展,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对新事物的创新, 同时可使应用方面得以综合化学习,更加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3、不搞惟一性和标准化,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使课题的选择视野放得更宽,使教学形式体现出最大的时空开放性,允许不同的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以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是追求结论的惟一性和标准化。同时它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各个学科中渗透。
4、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上几乎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刚上机的学生。这时教师不应只简单地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还要让学生思考问题是怎样出现的,建议他们从帮助中寻求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向周围同学请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将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而教师只是从中进行点拨,从而达到集体订正的目的。如果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对所学的知识才会理解深刻,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形式新颖多样
1、讲授与练习相结合。传统的课程教育是在教室中用“粉笔”+ “黑板”这一固定模式,便可达到教学目标,然而,信息技术教育传授者却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任机房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对受教育者进行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不仅让学生可以学到真知,而且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友情,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2、测试性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一些较容易的知识点做成课件形式,课件做成流线型,学生上机时通过自学进行自我测试,只有前一大项的问题全部答对(答对一定的比例)才能进行下一部分,把整个任务全做完了町以进行教师事先链接好的一些趣味游戏。对网络基础及因特网的应用这一章完全可用此模式。
3、师生角色转换,讨论性学习。对一些重点知识,教师讲了,学生练了仍未能很好掌握,利用师生角色转换,在过程中检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如资源管理器的操作,这是很重要的,这个知识点学不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后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一节讨论课,把重要知识点细化,分别让不同学生进行主讲,下面同学可以就某一点对当前主讲的学生进行提问,如难回答教师加入,整节课教师只起一个组织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去上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使信息技术课真正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