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其他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高中论文 >> 高中其他 >> 浏览论文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及其对策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3年12月03日
论文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逆反心理 对策   论文摘要: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师对“逆反心理”的对策与方法,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1逆反心理的表现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

论文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逆反心理 对策
  论文摘要: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师对“逆反心理”的对策与方法,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1逆反心理的表现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所讲授的技术动作听不进去,练习也不积极、认真,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少数体质弱、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的学生表现就更为突出。你说东、他向西;你说南、他向北;你说好、他说坏;经常与教师顶嘴、唱对台戏,老师不让做的动作偏去做,不按老师示范的动作要领掌握技术,自己另搞一套。上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
  2逆反心理学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2. 1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关
    青少年正处于由童年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在心理学中形象地称之为“心理断乳”。其含义相似于婴儿期的“生理断乳”。据研究,青少年有多次“心理断乳”现象,第一次约在13,14岁,第二次出现在17.18岁。在这时期,随着青少年身体逐渐发育成熟,在心理上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开始形成“自我概念”,“成人感”加强,自尊心和求知欲均在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有着强烈的表现“独立”的愿望。为显示与以前不同,怕别人将自己看成是小孩,就俨然以“大人”自居。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身体还处在发育的过程中,经济上不能独立,无论从主观和客观上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家庭和成人的制约。于是导致在心理上产生严重不平稳和多重矛盾,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和依赖性、求知欲旺盛和鉴别能力低下,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闭锁性与开发性等多方面。“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矛盾冲突的一种表面形式。
  2. 2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客观因素。
  2.2.1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
    如有的教师对待掌握技术动作差、成绩提高慢的学生,不是主动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动作,找出错误原因及改进方法,而是骂他们“笨”、“死脑筋”,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点滴过失,喜欢小题大做,任意夸张,或者揪住不放,整天挂在嘴边,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和自己过不去而产生冲突而导致学生严重伤害事故的事件,这就是因为体育教师不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而采用简单的、粗暴的教育方法而造成的。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2.2.2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不一视同仁
    如有的教师凭学生成绩、印象及相貌处理问题,以自己个人的好恶来对待学生。如:在教学中,学生杨违反课堂纪律或不按老师的要求练习,因他是技术尖子,教师不批评、不教育,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而当学生林出现类似问题时,教师严加指责,点名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处理问题会使学生林认为教师偏心,拿自己出气,不值得信赖、尊敬,并表现出明显反感。凡事你不说则罢,一说他便跟你作对,你叫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并且还会因为对教师反感而不愿上体育课及参加体育锻炼。
  2.3教师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可能,学生不愿接受。如教师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素质水平,上课时安排的运动量太大,或练习的难度过高,或硬性规定完成的数量,学生感到没法完成,只好消极对待,采取偷工减料的办法应付。而教师又强制其接受,这样便会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相对立的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因素,如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教师的业务水平等等,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3减轻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
    学生的逆反心理,常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只有减轻和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解除师生的对立情绪,才能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变积极主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呢?我们体育教师又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我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3.1掌握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心理
    作为体育教师,应学习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应当认识到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属正常现象,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然过程。认真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行为变化,做到见怪”不怪,开动脑子,积极思考,提出对策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3. 2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心理效能。教学经验证明,只有平时多与学生接触,增加互相了解的机会,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气质等),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在课上才能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教学中,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学生也会尊敬、热爱老师,从而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热爱老师所授的课。
  3. 3树立榜样要确有典型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将动作规范的同学请出来给全班同学示范。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要切记,要确以“好”示范,而不能体育教师个从好恶,或以个人对某个学生的感情偏爱加以选择。“假作真时真亦假”,如这个学生的动作不能服人,学生产生“他还不如我做得好”的心理,这既损害了教师威信,又增进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以后,即使教师说得正确,学生也不会相信了。
  3.4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是体育教师尤应加以注意的。如性格开朗和性格内向不同;调皮捣蛋和遵守纪律不同;男生与女生不同;初中生与高中生不同。一般说来,在体育课上,当教师确认学生的某些行为是由于“逆反心理”而生产的,应做到以下几点:(1)不当众批评,个别交换意见。(2)采用诱导式教育,切忌粗暴。(3)对小事不宜过份追究,使学生产生“这么做老师不屑一顾”,不使其逆反心理得以满足。(4)和学生交心,但不干涉其内心秘密,即使知道,也装作不知,给学生保留一点自己的天地,满足其“独立感”的愿望。
  3.5帮助学生建立适宜的期望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适宜的期望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上定出能预期达到的程度和适宜的体育锻炼标准成绩。帮助学生建立的期望目标,其水平必须是适宜的,除切合学生体质、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既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又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新学期第一次体育课,先讲评上学期每个学生各项的考核成绩,然后让学生制订出新学期切实可行的各项目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建立适宜的期望目标,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3.6运用良好的教学艺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进取动机
    18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认为:“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的学习,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运用新颖多变的组织教法,提高教学艺术,使学生变不练、怕练为爱练、多练。特别是差等生,要运用多种方法,如动用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观摩比赛、电视录像等直观教具,以开拓这些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进取动机。
  3.7教师要尊重学生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尽可能对人提出较多的要求,但同时尽可能提高对人的尊重。”可以说,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不要压制学生,而要尊重他们,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和改正错误缺点。如果在教学中对学生不尊重,经常对他们讽刺挖苦,甚至斥责、辱骂、体罚,其结果就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另外,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切不可厚此薄彼。对第一个学生都要严格要求,还应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明辨是非,懂得该怎么做而不该怎么做等等。
    总之,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形成,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之一,应该加强研究

上一篇:高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策
下一篇: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