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品德 >> 浏览论文

小学品德常态课的思考与研究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6年01月04日
 摘 要:长期以来,思想品德常态课表现为枯燥的说理课,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要提高思想品德常态课的有效性教学,就应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并有效实施教

 摘 要:长期以来,思想品德常态课表现为枯燥的说理课,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要提高思想品德常态课的有效性教学,就应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并有效实施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轻松学习。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有效性教学;常态课
  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比较抽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时,往往受制于学生的心理内化能力,要使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的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常态课表现为枯燥的说理课,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课堂教学内容普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导致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笔者认为,提高思想品德常态课的有效性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明白思想品德常态课的有效性是什么
  思想品德常态课的有效性应体现为学生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方位的进步。就一堂课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双边活动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之间的比率。学生学习、掌握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
  2.课堂教学的效益
  学习效益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所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成绩,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每一节课上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思想品德课学习效益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还表现在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提高、思维方式的发展上,特别是表现为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道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事情。
  3.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
  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是伴随学习活动发生的心理体验,它是有效教学的灵魂。
  二、要找到提高思想品德常态课有效性教学的方法,这是提高思想品德常态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1.关注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指导、帮助和启发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而不是主宰学生,包办学生的学习。
  2.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自然合作,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
  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既是教学的核心和条件,也是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增强了凝聚力,居于主动的地位,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平等、友好的气息。
  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是让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对彼此观点的分享、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学生能在“有效交流”中活跃思维、增长知识,教师应变灵活、适时介入,催生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讲授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知识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课堂教学中的“意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接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带着抵触心理去死记硬背。
  三、关注时政热点和现实生活,把它引入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时事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时政学习的敏锐度,让学生能切实感受思想品德课的鲜活和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政热点和现实生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和道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仅仅教会学生课本的知识还不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善于自主学习才是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从心理学角度看,我们无法要求学生一节课注意力都在高效运转,要真正提高思想品德常态课的有效性,应让学生在听过、看过、讨论过后有一个消化、吸收、理解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笔者认为在课堂结束前,要适当留些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及时回顾、总结、提升,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可以真正自主学习。
  2.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
  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一名引领者,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适时引导学习过程和方向,并提议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体现教学主导与主体的和谐统一、学生学习过程与发展的统一。
  五、注重课后反思,积累经验,厚积薄发
  如果只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注重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师就会停滞不前,课堂也会渐渐失去活力与生机。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教师应针对常态课堂教学中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如,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你的教学是否真的有效?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这些问题都是最真实的课堂问题,反思越多课堂教学经验越丰富,更能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教学通常是以常态课进行的,常态课的教学效果最能体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开展,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黄国才,陈敬文.有效教学丛书[M].福州:福建教出版社,2008.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大学出版社,2006.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有策略[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下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