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初探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5年04月09日
摘要:诱思教学法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创设情境、注重体验、强调思考、重视探索、强化反馈、促进目标达成。诱,是指教师的循循善诱;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究,即研究,以启
摘要:诱思教学法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创设情境、注重体验、强调思考、重视探索、强化反馈、促进目标达成。诱,是指教师的循循善诱;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
关键词:诱思教学法;创设情景;有效性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既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可分为长期教学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长期教学目标是通过一节节的短期教学目标实现的,而短期教学目标必须体现长期教学目标。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的根据应该是长期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坚持四个“统一”: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相统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统一。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由教师和学生协商确定,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应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促进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1.善用诱思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2.精心设计问题,因势诱导地启发
我们经常用到一个成语――深入浅出,它指的是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词却浅显易懂。用浅显的文字表达深刻的立意,这是表达上的成功。而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提倡“浅入深出”,它遵循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从已知导入未知,就是"浅入深出"。从浅显而逐渐深奥,需要一个启发的过程。启发的关键就在于“浅入深出”地、恰当地设计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因势诱导地启发学生。
3.在导语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战国末期的《学记》要求教师做到“善喻”。要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教师还要善于打比方,善于创设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得更为自然,而思想也会更为活跃,也更能激发灵感。要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其间,设身处地地去理解里面蕴含的内容和丰富意味。
4.巧用多媒体 启发想象力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走进多彩的想象世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利用投影观察图画,激发想象情绪,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画面,看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的翅膀一下子就展开了。
――利用录音文件进行示范讲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得到延伸
――利用视频文件分析问题,使学生在想象中回味,加深理解
――音乐与教学并行,创造轻松环境,想象自由驰骋
我在播放视频文件之余,用音乐播放着优美的乐曲,穿插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全身放松,不易疲劳,给课堂注入一份活力。但要注意音量的控制要适当,不能过大影响到教师讲话和学生回答,要使整堂课听起来象一首配乐诗朗诵。它可以直接把学生领入广褒的想象世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接受教育。
5.加强检查,恰当运用奖惩,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成功地运用诱思式的教学方法除了备课时要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要善于设计问题外,还应辅以一定的检查。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让学生有适量的双基训练。学生不会总是那么自觉,如果教师只是在口头上布置,而不进行检查,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养成懒散的坏习惯,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而教师更是无从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缺少检查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应该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检查,学期考试、单元测试、口头提问、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检查,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和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检查与“减负”并不是对立的,相反,适当的检查有利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再好的教学方法执行起来也会走样。尤其作为教学校长,更应有超前意识,才能在教学管理中,引导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吸取教改新信息,迅速走出教学的误区,而跨进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勇,赵宪宇.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张熊飞,韩学理,赵华荣.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3] 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