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品德 >> 浏览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7月20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 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思想品德课 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教育过程的程度。    一、明确课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 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思想品德课 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教育过程的程度。

  一、明确课程目标,把握基本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因此,新课程的模块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高中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化的情境在形式上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内容来自生活,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市场买卖的情境,让一名同学扮演鸡场的老板,…些同学扮演卖鸡蛋的,其他同学扮演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波动及时做出价格调整,并要求其他同学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可想而知,“老板”的每次决策部必定会引起学生激烈的争论,争论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社本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形式上富有趣味性,能够仃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支配F,每个同学都成了课堂的主体,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 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 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 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 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l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和认知水平。
  四、趣编谜语,精讲名人轶事
  科学利用儿童的认知规律。谜语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之一,若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利用他们的认知规律,将教材中的某些学习内容编成有趣的谜语,供他们思考学习,实能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例:四下第三单元第二课《我们时刻在呼吸》,笔者就其内容编成谜语如下:“你不请我我自去,无色无味空中飞,无我小树不成荫,花草不茂要枯萎,污染一般呼吸不清新,污染严重健康不保命垂危,开口喊我我不应,请你猜猜我是谁?”从猜谜语的过程中,在揭晓谜底的思维里,就能轻易地了解空气的特征,深刻地认识污染空气对动植物的危害,不但激发出学生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努力学习和自觉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的教学目的。
  积极上进、健康优秀的名人轶事,能培养一个人高尚的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更能增加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和勇气。例:四上第一单元第一课《这点困难算什么》,笔者深刻剖析名人不都是天才,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事业成功哲理;四上第四 单元第二课《大家生活在一起》,全力颂扬党和国家领导人任弼时生活文明的高贵品质;四上第四单元第三课《我们是邻居》,全力讴歌我国古代人民恭谦互让的传统美德,不难看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是说之有理、理之 有据、据之可考,完全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彰显拓宽了教材的教育教学空间。
  总之,教学有法然则教无定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法远不于此,不能只是守旧以往的老方法、老经验,而是要大胆地去思考、去探究,推陈出新地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并为之尽最大努力去实践,进而从实践中积极地吸取教训、科学地总结经验。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唯此我们的工作才会有大的进步、长足的发展,取得圆满成功。

上一篇: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