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为什么在低年级叫《品德与生活》,中高年级叫《品德与社会》。细读课标就知道了,品德课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从总目标看,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小学思品教育的重要方向。分目标有三个方面:(1)情感、态度、价值观;(2)能力;(3)知识,从分目标看出,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显然不同的是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育的功能,体现了文本的社会性。
因此,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既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又不能局限于文本的说教,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融合,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德育要素。
1.用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学生
在教学六年级《学会拒绝》一课时,我用了这样一个案例。应东谷是我的一个亲侄儿,学习成绩一直拔尖,在高龙中学读初二时迷恋上网游戏。周末不做作业,不分白昼上网,甚至周一至周五上课期间,晚自习也偷跑出来上网,白天上课无精打采,成绩一落千丈。后经老师家长共同教育,情况才开如好转。用这个现实生活中的活教材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1)辩论上网好坏;(2)讨论科学上网;(3)拒绝网络陷井。通过讨论辩论等探究性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上网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具有拒绝网络陷井的能力,不痴迷网络,合理安排时间,科学上网,利用网络为学习生活服务。
2.用现时生活启迪学生
高梁小学是万州区的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教育质量高,管理也不错。但清洁卫生的保持却是个老大难问题,校园里不时有纸屑、果皮、胶袋。特别是学生中餐时,乱到饭菜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个现象,在教学二年级《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讨论:(1)削铅笔,铅笔屑,怎么办?(2)手工课后,地面有纸,怎么办?(3)午餐后,吃不完的饭菜怎么办?(4)用完教室里的扫除工具,怎么办?通过讨论,学会保持教室清洁的方法。其次,结合学校清洁卫生现实,启迪学生交流探究:(1)看到校园有纸屑、果皮、胶带,我怎么办?(2)我在校园有纸屑、果皮、胶带,怎么办?把学生带出教室,观察校园,深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保持教室的清洁到保持校园的清洁卫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知行统一,培养学生从小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3.调查研究现实生活,用真实的调查情况教育学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特别是学生不熟悉的社会生活时,要达到教育的目标,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四年级《购物场所我知道》一课时,可让学生调查市场特点和商品价格,从而学到商品消费的相关知识。比如一支钢笔的价格,让学生到到超市调查发现,国产质量稍差的有8元、15元的,质量好的有30元的,进口的100元的。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买哪种价位的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应该买经济又实用的,如8元的,或15元的。再如买薯片学生到小买部调查有《快乐薯片》、《香脆薯片》《天然薯片》,价格差不多,又应该怎样选呢?引导学生安全的消费观,买既有保质期又有生产日期的《天然薯片》。其它如六年级《告别贫困奔小康》,可让学生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住的房子、用的家具、家用电器、吃的食品,与“我”现在的衣食住行作一个对比,从而感受现在的小康生活。
当然,实际教学中,方法不是孤立的,运用时是交互的。展望21世纪,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将教育置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着眼于营造有利于促使人健康发展的社会教育氛围,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作为小学德育主课程的思品课应该走在其它学科课程的前沿,将文本与社会生活有机融合,发挥其德育的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