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品德 >> 浏览论文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

文章来源:不详    文章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7月21日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把一、二年级的课程定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的课程定为《品德与社会》,都是紧密地联系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于其它传统的学科,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把一、二年级的课程定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的课程定为《品德与社会》,都是紧密地联系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于其它传统的学科,品德课没有固定地像以往传统的学科那样,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而是根据自身的特殊性,把课型分为了明理课、体验课、复习课和活动课等类型。

  无论哪种品德课课型,“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背景出发,创设各种真实或模拟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的道理,实现“自我教育”的教学方法。
  1 体验式教学是有助于教师走出传统品德课误区的重要途径
  在农村学校中,小学的品德课,一般都是由班主任兼顾,因此教学中明显地带有兼课老师的教学痕迹,就算能有意识地对待品德课的教学,但也无可避免地没完没了地对学生进行说教,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累,学生也听得累,造成品德课的枯燥无味。实际上,品德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不能只局限在四十分钟内,更不能在这四十分钟内不停地说教,而是要课外课内相结合,利用一切尽可能的素材,开展有效的教学。因为学生年纪尚小,对历史事件、社会动态、英雄人物以及领袖人物知道甚微,单凭课堂上教师的传递,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上网、调查访问、看影视录像来熟悉相关资料,通过课外实践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进入课堂学习,在师生、生生的信息交流互动中,学生的情感就会从实践到认识中得到飞跃。
  在《世界上的国家》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农村儿童的实际认识浅薄,不要说世界上的众多国家,就连我们自己所在的四川省巴中市有多少个县(区),我们附近有哪些乡镇,也还没有弄清楚,所以,如果只是把那么多的国家罗列出来让大家看看,学生是一个也记不住的。但像这样跨度比较广的课究竟如何进行呢?我们是不能不切实际地带他们走出去看一看,那就要创设一种方式让学生去体验了。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不同的环节让学生去认识不同的国家,例如,⑴“调查”环节: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 ,哪个国家面积最大;⑵“看录像”环节: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的象征意义;⑶“看标志性建筑”环节:既开拓学生视野之余,更能进一步让学生认知该国家的文化;⑷“擂台赛”环节:出示一些形象生动的内容,如“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是( )”、“风车之国,水之国,花之国之称的国家是(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 )”等,让学生有了别开生面的认识,课堂教学亦随即事半功倍。在最后的“奥运大比拼”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在黑板上找出曾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并贴上奥运会会旗,并引导学生发现,非洲之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举办过奥运会,是因为非洲各国的国力非常的弱小与非常的贫穷,让学生明白到,一个国家只有真正的强大,才能举办奥运会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感受我们祖国的强盛富裕,燃点爱国之情。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既说得轻松,学生也有了丰富的体验,并且让学生自发地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也达到悟情悟理的效果。
  2 体验式教学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起学生学习品德课的浓厚兴趣
  目前,品德课堂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的“接受式”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尤其是个体差异的需要,道德教育成了至高无上的条文,学生只是接受,缺乏自身的体验,学生的学习结果都是唯一的,只遵从教师所说的去做,这显然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行,但是,体验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是无法代替的,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真正开展体验式教学。
  在《不断更新的的通信家族》一课中,我根据这一课的内容安排,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设计了一节以学生为主的体验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通信工具已有一定的认识,但了解并不深入;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访问、上网等方式获取信息,但体验不够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量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充分利用图文,组织调查访问活动,让学生感受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感受科技发展的巨大变化。为此,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
  活动一:”小小讲解员”。
  在本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电信博物馆"的环境,而在课前我已要求学生们分好小组,搜集有关通信设备的资料,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通信设备大剖析。活动要求:(1)所介绍的尽可能是教科书上的通信技术。(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及特点,最好能联系实际进行。(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在本环节的体验活动中,既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通信工具的使用方式及特点,也让学生感受到通信技术变化的日新月异。
  活动二:“通信大演习”。
  我准备了手机、电话、书信、电脑模型,创设了两种情境,让学生选择适当的通信工具进行联系。情境一:“你和好朋友商量这个星期六去新华书店买书,请选择一种通信方式完成任务。”;情境二:“正在做饭的奶奶突发心脏病,作为孙子的你该如何求助奶奶?请选择一种最适合的通信方式完成任务。”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不但能正确选择通信工具,而且能结合情境,注意到通话时应注意简洁、文明礼貌的问题,而且还能把时间、地点、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让我确实地看到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在两次体验活动中,我是完全地把学习的平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搜集资料,用自己的语言作汇报讲解,用自己的行动去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意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让学生感受通信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从而感受科技力量的伟大,激发学习的动力。
  3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逐步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直以来,我们老师、家长对“好孩子”、“好学生”的评价标准都是狭隘的,片面而单一的。其实在现实的交往中,儿童比成人更了解儿童本身,儿童鼓励儿童比成人鼓励儿童所获得的效果更大,友好合作的伙伴交往,可以使具有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教学《今非昔比的厨房》一课中,我着意是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和感悟,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按我所分的小组进行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与任何伙伴,包括与可能会引起不愉快的伙伴之间也要想办法达成合作的共识。课前我先为学生指明如何开展学习的方向,比如,我们今次的活动可以参观部分同学家中的厨房,特别是参观那些比较旧式的厨房,例如有炉有灶的类型,他们是如何用这些炉灶来做菜做饭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们要想方设法起一个灶,炒一个菜,并把活动的过程通过拍照、录像或笔录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这次活动的最终汇报成果。通过他们的视频录像记录,发现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确因为意见分歧而争吵,但为了活动能得以继续,他们最终互相谅解,并且共同合作去解决难题,令活动最终顺利完成。而回到学校的汇报课时,谈及个人的收获,一名学生这样回答:“我没想到生一个火是这么的难,在起火的过程中烟都把我熏哭了,如果不是同学的帮忙,我根本就不能成功。那时我不止一次想起我的爷爷,我记得我还小的时候,爷爷就是这样生火煮饭给我吃的,每次爷爷都会满头大汗,泪流满面,我想,如果我当时就已经懂得帮忙生火就好了。”另一名学生这样说道:“我原以为我绝对能一个人完成这个任务的,但没想到我是生得了火来却炒不了菜,要不是同学的帮忙,我真是会弄得乱七八糟的,我太谢谢他了。”由此可见,体验和感悟又是激发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催化剂,而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又能强化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的自主性需求在集体中得到满足,使个性得到有效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是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形成道德品质意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实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长远而有效的途径,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地继续实践、摸索、反思,从而进一步发挥“体验式”教学的最大潜能,为推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作出贡献。

上一篇:小学品德课程的施教方法分析
下一篇: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