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品德 >> 浏览论文

巧用电教媒体,激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3年08月09日
内容摘要:  电教媒体形象、生动、鲜明等优势给思想品德课堂的各个环节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思品课教学中,巧妙利用录像、投影、录音等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规范的道德行为标准,指导道德实践,有利于激

内容摘要:
  电教媒体形象、生动、鲜明等优势给思想品德课堂的各个环节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思品课教学中,巧妙利用录像、投影、录音等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规范的道德行为标准,指导道德实践,有利于激情、明理、导行,提高教学效果,使思品课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高尚行为的净土。
  关键词:
  真实 共鸣 悟情 明理 导行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多媒体具有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功能,它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所听,亲眼目睹、亲身所感,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思品课教学的各环节中恰当地以多媒体进行辅助,可以使一些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具体,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了解社会,产生真、善、美的情感体验,加速了学生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进程,有效地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行的统一。
  一、展现真实,引发思考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训练道德行为”。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少、生活经验不足,有些内容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用学生所熟知的事例,以学生旧有的知识为基础,借助记忆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展示形象的捷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
  如:在教学《从一滴水说起》一课时,我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一滴自来水产生的过程,学生从有趣的画面中体会到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引起了学生的讨论:我们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我从哪里来》时,我通过播放小鸡出壳的动画片,引发新生命从哪里来的话题,继而激发学生对自己从哪儿来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意识。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对小生命出生的认知,就在学生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再通过播放科教片:受精卵的形成和胎儿发育过程。从而科学地、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
  多媒体课件运用既为教师的教开放了空间,又为学生的学创设了积极主动的氛围。这样的录像把有声有色地,有静有动地内容教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通过对具体材料的感知,使学生直接掌握中心内容,克服了难点。
  二、入境感悟,引起共鸣
  在学生知情意行过程中,明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导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思品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中,他们才会得到体验,产生共鸣,得到感悟。感悟是学生最本质的学习方式。但是,“从哪里悟,悟什么”却是教学的难点。
  如: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聋哑人的生活,我先播放了一段无声的音乐会,短短几十秒的时间听不到美妙的音乐,学生纷纷表示可惜、遗憾。他们体验到了聋哑人交流时的困难和生活的艰辛。这样的安排看似简单,实则为学生能悟出“聋哑人生活难,要想成功就更难”作好了铺垫。接着,我让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让学生说说感受。此时的学生与以往不同,他们对聋哑人的困难有了切身的体验,再次观看聋哑人表演的舞蹈,想象其不易,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要尊重聋哑人”的道理不是由老师灌,而是由学生自己领悟的。最后,再让学生欣赏录像:《千手观音》幕后花絮(聋哑人的父母、医生、手与老师、电视台的叔叔阿姨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关爱着他们……),耳边响起音乐《爱的奉献》。此时,感人的幕后花絮和动人心弦的音乐巧妙结合,与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聋哑人了不起,创造生活美的聋哑人更了不起。学生的情感到达最高点,想对聋哑人说的话奔涌而出。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教材中抽象的文字、枯燥的说明变成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鲜明形象,学生容易产和情感共鸣,从而优化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优美、感人的画面对学生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丰富了他们的感知,丰盈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逐渐改变学生的认知,改善行为。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道德情感得到了共鸣和升华,学生会被感动甚至是感化。
  三、活用教材,触动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道德情感的教育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利用身边可贵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如:在教学《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一课时。我通过影像回放,点击了这样一位父亲。这位父亲就是我们学校的送水工,几年如一日,一直不为任何人注意。在课堂上,这位水工却一下子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他饱经风霜的脸庞,辛苦的搬水、换水镜头,衣衫湿透的背影再加上儿子如诉如泣的叙说,使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当录像只放了一半时,我发现有几位学生的眼睛里已噙满泪水。我悄悄走近一位同学,问她:“这位同学,为什么要流泪?”她说:“水工叔叔为了自己的儿子,吃尽了苦!我的爸爸也在外地打工,他也很辛苦!”录像放完后,其他同学也纷纷举手述说自己的感想。他们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这位父亲的艰辛和不易。每一位同学都不由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自己父母的辛劳,涌动在心头的是对自己父母的感恩情愫。
  这一教学环节没有“贴标签”式的引导,只是通过一位含辛茹苦的父亲形象展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感恩情愫,自然就想到自己要为父母做些什么了?接下来学生纷纷表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做爸爸妈妈的小麻烦,要做小帮手等等。儿童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纯洁心灵的表白,没有任何说教比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弥足珍贵,此时的课堂真正达到了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境界。
  由此可见,电教媒体的介入,将生动的画面、详实的材料、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情感,道德情感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一种不可遏制的情感洪流。而此时情感的体验是教师简单的说教所无法达到的。
  四、指导辨析,知行统一
  联系实际,辨析导行是思品课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区别于其它学科,体现思品课特点的一个环节。辨析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还要知道不应该怎样做,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些问题如果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很难调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经验和情绪体验,若能在适当的环节利用媒体产生一些强烈的对比,则会强化学生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我与小动物》一课时,在辨析阶段,我播放三段录像。一段是学生在放青蛙;一段是几个学生在挖蚯蚓;还有一段是一个小朋友在捅鸟窝。学生看过录像后,老师让学生讨论:录像中小朋友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这样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了爱护有益动物还要去积极宣传、自觉行动,更要与伤害、毁灭有益动物的行为作斗争。又如:《我是环保小卫士》一课,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
示了这样两组画面:一组是在公园里,一群小学生在野餐,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惹来许多行人怒目的眼神,他们离开之后,碧绿的草地上满是白色的垃圾袋,树上还挂着一串香蕉皮,优美的环境与学生们这些不和谐的举动形成反差;另一组画面也是在公园里,学生游戏完之后,把掉在地上的一点点废物也捡了起来。画面展示完之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认识到自觉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文明规范。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优化了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是非判断上,儿童正处于从看外部结果转化为考虑行为动机,从只是服从成人意见转化为用个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教师运用电教媒体把相互对立的观念和材料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辨析,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优化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是非观念。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电教媒体就像一座桥,在恰当的环节中运用,可以把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共同促进道德行为的实现。

 

 

上一篇:浅谈思品课中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下一篇:立足乡土特色 激活思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