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海量论文库 >> 小学论文 >> 小学品德 >> 浏览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体验式教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admin    日期:2014年07月29日
【内容提要】《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市教研室推广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也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活
【内容提要】《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市教研室推广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也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的“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由此可见,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激发 形式 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动化的核心是自动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们市教研室推广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策略,也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的“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由此可见,“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以下我结合我市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活动贯穿教学始终
  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
  1.课前准备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特点,引导或指导学生课前进行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等。例如在学习《可爱的祖国》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祖国风景优美的图片,小组共同收集了有关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的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伟大;通过调查了解和爷爷奶奶小时候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变化之大。学生通过在教师和家长的组织与指导下,从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收集到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利用、交流,如此以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学习效果会更好。
  2.课堂体验活动
  课堂体验活动是活动式教学的主体部分。
  在这一个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前的活动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交流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收获,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主、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可爱的祖国》时,我用共唱孩子们熟悉的儿歌《哇哈哈》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祖国妈妈
  通过让学生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到祖国的位置,并说说祖国的样子像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了解,说说有关祖国妈妈的知识。这一活动让学生对祖国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祖国祖国真美丽,真伟大
  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祖国美丽的图片,及祖国伟大的资料,结合教师补充的资料,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及祖国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三:祖国变化真大
  交流课前调查了解到的和爷爷奶奶小时候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珍惜,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
  活动四:我为祖国献礼物
  这一环节中,我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祝福。从而进一步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爱。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服务者和引导者,要学会牵线搭桥,要在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教材之间搭桥,让学生互动起来。对于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故意设计陷阱,来迷惑学生,比如,教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让学生来反驳,让学生去据理力争。
  3.课后延伸活动
  这一环节,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主要是课后自主训练,心得感悟,课后实践,公益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等。
  二、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你年纪学生喜欢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约束地学习。因此,这就要求学习内容及形式应贴近学生生活,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试着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以学习《欢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例,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课前体验活动
  这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感悟的活动。课前让学生体验、收集有关过年的资料,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中华名族传统节日———春节的喜庆和热闹,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歌曲欣赏活动
  课始欢快喜庆的歌曲《新年好》把学生带到愉快的过年气氛中去。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新年的欢乐当中。
3.游戏表演活动
  这是教学中,所采取的带有“玩”的色彩的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在学习是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游戏,让学生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如过年吃鱼是希望“年年有余”;吃汤圆是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年糕是希望家人“步步登高”等。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普普通通的食物,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含义,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预示来年的幸福生活。
  4.资料共享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共同体验、分享从资料中得到快乐。
  5.自由操作活动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课堂上,让孩子自由结合,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祝福。
  三、活动式教学的意义
  1.活动式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需要
  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研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因此,在教学中用活动把课程与儿童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从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2.活动式教学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需要
  《品德与生活》教学特点是突出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们在体验、探究与合作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自主地学习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3.活动式教学是更新德育观念的需要
  小学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通过活动式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真正体现新德育课程的教育目的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对话、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能够与儿童对话的,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思考。
  4.活动式教学是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需要
  儿童的品德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所以,应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须知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觉悟的转化,只能建立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的前提下,否则,教师只能是“一厢情愿”,教学效果如何,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了。“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首先须民主。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想方设法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和学生谈心、聊天、讨论,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透视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竭力融入他们的生活。事实证明,听取学生的意见,不仅丰富了经验,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可贵的是使学生融入角色,激发了众多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师生关系平等,也要讲究艺术性,。
  总之,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寓情于教育中,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活动”起来,让课堂“活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思想品德学科中如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